欢迎来到青岛日报
10:琴岛周刊
青岛的女艺术家因为持续的品牌展览活动不断汇聚,正日益壮大成为城市艺术的“她力量”——~~~
~~~
~~~
当90后们开始 感慨岁月催人……

  在最近青岛忽高忽低的温度里,大家有一个心照不宣的默契——春天来了。

 在公共话题领域,春天是少有的大家都愿意赋予其美好寓意的话题。哪怕是史上最懒的诗人金昌绪,在他一生仅传世一首的诗《春怨》中写道:“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看似在抱怨春天,却把春天生机的一面衬的更加明显。

 在微博上,一个名为“春日须尽欢”的话题,给冲浪的90后们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一觉醒来回到十八岁,你会做什么。在各种脑洞清奇的回答中,90后突然意识到,原来季节交替不仅带来了温度的变化,还有时间的流逝。

 这群年轻人开始领会岁月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最近文娱圈发生的一些事情,陪伴这群年轻人长大的演员、歌手们正在以告别的方式最后出现在他们的集体记忆中。赵英俊、吴孟达……这些逝去的名字对90后而言是特殊的存在,他们更多地出现在90后童年的银幕影像中,或者一小撮人喜爱的小众文化里。

 可能90后最初认识他们的时候,网络还不发达,以至于吴孟达等人并没有跟着时间走进这个信息刷屏的时代里,于是成为年轻人心中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似的存在。不同于70、80后在吴孟达去世的消息中感同身受着他曾塑造过的小人物式的配角,审视着自己爱与心酸并存的人生。90后震惊于在流逝的时间里生命的脆弱和周星驰、吴孟达等人原来已不再是记忆中那个年轻的存在,90后的童年记忆也在慢慢消失。

 而当下的文娱创作也敏锐地捕捉着这一代年轻人集体意识的幽微转变:在岁月带来的变故中,年轻人愿意开始相信不变的、可以视为永恒的东西用以平衡对逝去过往的无力。这也是为什么央视新综艺《典籍里的中国》打破了年龄壁垒,成为少有的被年轻群体催更的文化节目的原因之一。

 《典籍里的中国》通过一个舞台,讲一本经典著作,以现代人穿越时空与古人的对话方式,在第一期节目就让原本晦涩如深的《尚书》在时空的转换中变得生动起来,从上古大禹治水,商末牧野誓师,春秋孔子授书,西汉伏生护书……和它有关的岁月一一浮现。

 “华夏为何一体?”“自古就是一体。”“2000多年后,你们还读《书》吗?”“读。”故事的最后,年逾90的伏生回望撒贝宁,迈着蹒跚的步伐回到过去,颤巍巍地说着:“《书》有了你们的传承,我放心了。”这种跨越时空的相遇打动了不少年轻人,除了节目创新性地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展示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节目背后生生不息的文化脉搏在古老的中华典籍中薪火相传,它契合着当下年轻人在时间流变中开始探寻生命的意义,在变化中寻找永恒的存在来对抗不可逆的时间。

 在这一代年轻人的观念里,他们不愿再用“年”这个单位来丈量生命,他们清楚地知道时间从不站在他们这一边,所以他们在微小却无可替代的个体痕迹中,以自己的方式找回失去的时间。

 这也让一些特别的文化现象只存在于青年群体中,比如他们认真地做手账记录生活的点滴,比如在每一个季节和月份的起始虔诚的在朋友圈写下“春天你好”“三月你好”,比如在看完综艺后立志读完《尚书》……

 所以,如果你身边的年轻人正热情的在朋友圈里迎接着春天,在微博上热血的催更着一档文化节目,别诧异,这是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将冬天里失去的,在春天里重新找回来。

 张芝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全国两会聚焦
   第05版:全国两会聚焦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专版
   第09版:城事
   第10版:琴岛周刊
   第11版:三味书屋
   第12版:文艺FUN
她们说:艺术的春天需要创造
当90后们开始 感慨岁月催人……
代霜蓉:青岛走出钢琴教育“泰斗”
青岛日报琴岛周刊10 当90后们开始 感慨岁月催人…… 2021-03-08 2 2021年03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