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
10:琴岛周刊
青岛的女艺术家因为持续的品牌展览活动不断汇聚,正日益壮大成为城市艺术的“她力量”——~~~
~~~
~~~
青岛的女艺术家因为持续的品牌展览活动不断汇聚,正日益壮大成为城市艺术的“她力量”——
她们说:艺术的春天需要创造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 魏

 在水彩作品的包围之中,崔琳琳丝帛材质的装置艺术作品《春潮》悬于青岛市雕塑馆的展厅,一抹青绿柔软地盎然生发,一如她的心情。

 这不是崔琳琳第一次现身雕塑馆,2020年她的两件装置作品入展在这里举行的“2020盛如夏花·全国新锐艺术家邀请展”,而这次首度参展“在水之湄”女艺术家邀请展,她亦格外在作品中张扬女性主义。随着参展频次的增加,英国归来6年的崔琳琳以女性艺术家的敏锐,明显察觉到一个艺术的春天在这座城市的萌发。

 临近“三·八”妇女节,青岛市雕塑馆再度成为女性艺术家汇聚之所。一年一度的“在水一方”女水彩画家作品展已经不间断举办了10年,“在水之湄”女艺术家邀请展,连续举办了五届。今年双展并行的阵列显然更加壮大。有更多像崔琳琳一样的青年艺术家加入到持续开展的品牌艺术活动中,不只有水彩,更加多元的综合材料、新媒体方向的当代艺术创作也开始进入青岛主流展览的视野,女性艺术家不断汇聚,正成为日益壮大的城市艺术“她力量”,开启一个艺术创造的春天。

 创造始于开放交融的艺术氛围

 在3月7日下午正式开展的“在水之湄·2021国际女艺术家邀请展暨在水一方·第11届女水彩画家作品展”上,青岛国画名家戴淑娟,作为特邀女艺术家,出人意料地入展了一幅水彩小品,这也是她个人创作生涯中第一幅水彩作品。

 这幅名为《蕴力》的画作,呈现水与彩交融的通透明亮,缤纷的色彩传达春的气息。据说,为了创作这幅水彩处女作,戴淑娟特别关掉手机,用了一整天时间构思运笔,绘制时长甚至超过了她的国画创作。从2020年开始,戴淑娟以更加开放不拘的态度不断尝新,山中见桃花,便开启油画创作模式,陶瓷绘画也在她的学习之列。“艺术不要局限,它们彼此交融。关键是激发人的联想和想象,引人思索,并有所回味,目的就达到了。”这一开放交融的艺术态度也正为此次画展作出注脚。

 同时开启的双展,囊括了来自俄罗斯、西班牙、德国、荷兰、印尼、日本、韩国、新加坡、墨西哥、马来西亚、土耳其、巴基斯坦、乌克兰等13个国家的20余位女艺术家,并有全国各大美院水彩专业的女性水彩名家和学生助阵,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水彩专业及高研班的学生也加入到活动中,本土从事装置艺术的数位青年女艺术家的作品,也首次入展呈现……

 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和青岛市女书画家协会主席的身份,让戴淑娟更加关注青岛女艺术家群体的成长,她在展览中感受到她们艺术世界的细腻浪漫,“她们以偏重感性的视角关照这座熟悉的城市,以及身边的美好事物。在这样一个可以与国内外佳作对话学习的场域,我希望她们也能捕捉到一种海阔天空、不拘一格的开放包容的创作心态,接纳、吸收、融会贯通。”

 展览总策划、青岛水彩名家窦凤至认为,开放、多元且具有持续性的高品质艺术活动,才能真正带动本土艺术家的视野开拓和专业水准的提升。他告诉记者,此次参展的艺术家,经过了专家组的严格评选,其中青岛本土的参展者数量达到空前的80位之多,这说明青岛女艺术家群体的基数与专业素养均取得了提升。他亦同时透露,青岛女水彩画家作品展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地开展活动,从一个自发的社群展览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首先要归功于最早的一位支持者,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水彩名家,老一辈青岛艺术教育家晏文正老先生,正是他一再地叮嘱同样致力于教学和艺术普及的窦凤至:要给予这些女水彩画家更多切实的扶助,因为她们中的大多数也都是艺术教育工作者,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座城市的艺术未来。

 “未来青岛的艺术氛围需要更多常态化的传统艺术展事和艺术家群体来共同创造,而像这样一次以水彩为主打的中外女艺术家的高品质规模汇集,便是一个开端。”窦凤至说。

 创造源于城市所赋予的艺术灵感

 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油画家孙小娥这次以装置艺术家的身份参展,也是一次特别的尝试,她创作的作品《泊》以青岛深海捕鱼常用的漂铃为主要素材,同样是特别的呈现。

 “艺术是生命的一种表达,一种语汇。对我来说,艺术创作就是平常思考的集合,是与万物连接获得的通感。”“泛彼浪兮摇曳,铺羽着彩安之,吾心如泊……”这是孙小娥对于作品《泊》的解读。在以抽象油画见长的孙小娥看来,艺术创作不论品类形态如何,都源于日常生活的给养与回馈,比如《泊》,便是她在东部海岸信步时获取的灵感。“这或许正是女性艺术家表达的共有特点,相对于理性,总是更偏向于感性。在一座城市住得久了,自然便会与之发生关系。”

 在这场女性主义的缤纷盛宴上,城市给予女性艺术家的灵感俯拾皆是:来自俄罗斯海参崴的波波维奇·娜塔丽娅的作品《马略卡岛的早晨》带来海参崴滨海的明亮阳光和绚丽的城市色彩;来自内蒙古的颉元芳创作的人物绘画《博克手》单从用色上就有鲜明的地域之风,更被称作纪念碑式的描摹;青岛女画家笔下数不清的海岸湍流、崂山意象……

 这座城市对于王丽南而言同样是灵感之源,不论是2014年刚毕业那会儿,还是去景德镇做“景漂”的日子,她的创作中永远少不了青岛山海的影子,它们就隐藏在那些陶艺作品自然风格形态的纹理和褶皱中。去年的那场“盛如夏花”全国新锐艺术家邀请展王丽南也参展了,而前来观展的前辈艺术家刘牧虹独独就对她的作品情有独钟,称其陶艺作品有着与年龄相契合的纯净。

 因为疫情,王丽南终止了“景漂”生涯,重回青岛。她亦坦言,青岛虽没有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艺术品消费的热闹,却也有着相当纯粹的与之精神契合的艺术群落,她所熟悉的青岛女艺术家大都在创作中忠于自己的表达,且相当勤奋,在她看来,这正是城市艺术创造繁荣的根基,“对于我们而言,能够让艺术家即时汲取艺术养分和灵感,便是青岛这座城市的属性,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

 创造艺术融入生活的城市路径

 《春潮》,悬置于展厅的这件作品以其独特性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青岛现代创意传媒学院的崔琳琳以在丝帛上绘制女性不同人生阶段的心路历程的方式,传达她作为艺术家的生命思考。然而,她计划呈现的“作品”,绝不仅仅局限于一件装置艺术的独特。

 清华美院毕业后崔琳琳去到伦敦艺术大学读硕士,从那时起便频繁出入国内外的众多艺术展事。从事新媒体方向视觉艺术创作的她,自从6年前回到青岛,就一直在探寻这座城市艺术与生活相连接的可行路径。如何让艺术品牌IP深入生活,让艺术融入生活成为这座城市的一种习惯?在崔琳琳看来,对于当代艺术或者时尚艺术,青岛人一开始或许达不到接受的深度和高度,他们需要引领。她需要开展一场特别的非传统意义的展事,将之打造为可持续的城市艺术品牌活动。

 实验影像艺术节——崔琳琳为她计划实施创作的新作品初拟了名称,而正是在青岛市雕塑馆频繁开展的展事中,她邂逅了刘琳,一位与她曾就读同一所大学的志同道合的校友。在刘琳的艺术规划中,一个名为“胶东国际文化客厅”的艺术创意综合体呼之欲出,“如果有这样一个地方,它位于城市周边,人们在这里能够观展、欣赏和学习传统以及现代艺术,沉浸于新媒体艺术空间,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亦可体验美食和文创,是否值得期待呢?”刘琳期待自己即将在7月份开启的新文化空间能够成为崔琳琳的艺术节的载体,而二人都期冀担当某种引领,让人们离艺术的氛围更近。

 “在青岛我发现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当人们面对一件新作品时,不再仅停留于拍照打卡,他们更想去深入探究,家长也会这样去教育引导孩子,去品味和思考。也能感觉到,我所工作的西海岸,年轻的学子越来越聚集,青岛年轻的群体期待拥有更高品质的美学生活。这也让我得到启发,能够与朋友们共同去做出一些可行的努力,为城市创造更多的艺术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全国两会聚焦
   第05版:全国两会聚焦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专版
   第09版:城事
   第10版:琴岛周刊
   第11版:三味书屋
   第12版:文艺FUN
她们说:艺术的春天需要创造
当90后们开始 感慨岁月催人……
代霜蓉:青岛走出钢琴教育“泰斗”
青岛日报琴岛周刊10 她们说:艺术的春天需要创造 2021-03-08 2 2021年03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