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0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到来之际,9月13日,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青岛站启动会暨老年人认知障碍(老年痴呆)筛查活动在城阳区流亭西后楼社区举办。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指导下,此次活动将主要依托公益小程序“瓢泉心坊”,根据计划免费为5000名适龄老年人进行筛查,提供身心健康闭环式服务。
关注老年痴呆无问早晚
近些年,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认知障碍包括但不限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中国阿尔兹海默病2022报告》,全国AD患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超过1300万例,约占全球数量的25.5%,其中,我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老年痴呆不仅会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13日上午,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一科副主任医师王百灵来到西后楼社区,开讲《改变生活 预防痴呆》。“前不久,我刚刚接诊了一位65岁老人,总是对老伴起疑心,家人认为是‘疑心病’,就诊时我问他吃的什么饭,他想不起来,经过专业的测评和检查,最终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
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王百灵深入浅出地介绍阿尔茨海默病,并向社区老年人科普如何从生活方式、疾病、心理因素等方面预防疾病。同时,推荐老年人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采用地中海膳食方式,提倡使用橄榄油,食用丰富的植物食品,减少对食物的加工。王百灵表示,社区的科普宣讲、筛查等实为将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工作关口前移,早筛早治可延缓疾病的发作,帮助老年人拥有健康、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筛查认知障碍及时转诊
今年,为了预防和减缓认知障碍的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老年痴呆防止促进行动。
我市本次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获得了腾讯技术公益、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北京万灵盘古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公益经费与技术公益。
此次老年人认知障碍(老年痴呆)筛查活动主要依托该系统,搭建起社区老年人身心健康社会化服务的综合平台,包含从社区建档、初级筛查、医院复查确诊、干预治疗、回归社区定期随访等一系列闭环式服务所需的电子化模块。同时,为了帮助大众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认知障碍患者的感受,系统还提供了由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腾讯互娱社会价值探索中心共同推出的《6栋301房》公益游戏模块。通过还原一名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让用户以第一人称视角沉浸式体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世界。随着游戏的展开,可以让大众更好地体验、感受、了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世界,促进大家对这一特殊群体更多的关注和关怀。
现场,流亭街道卫生院主治医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秋盛打开“瓢泉心坊”微信小程序,通过科普知识、老年益智操、趣味健脑训练等专业自助干预工具,帮助老年人认识认知功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认知功能障碍。筛查出的高度疑似认知障碍人群,工作人员会联系上级医院进行转诊与随访,推动疾病的早筛早查早诊治。点点手机,即可完成筛查,西后楼社区居民的接受程度也非常高。
自2019年青岛成为首批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城阳区连续4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的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与心理健康干预服务工作。目前已有近2万名老年人参与老年痴呆的初期筛查,筛查出的高度疑似认知障碍人群500余人,并进行上级转诊与随访等后续工作。城阳区人大代表、流亭街道卫生院院长潘春雷介绍,老年痴呆的初筛工作不仅可以增强老年人及其家属对认知健康的关注,更提高了大众对该疾病的风险意识,减少老年群体及家属对老年痴呆的病耻感,促进并推动社区老年痴呆的预防与干预工作。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于波 实习生 刘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