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A03:新视点
“数”说驻青高校新生,最小14岁最大36岁~~~
~~~
问工资待遇的就“不用要”吗?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又因她的言论上热搜了。据多家媒体报道,在8月19日的《超级访问》节目中,董小姐称,年轻人虽然拿到大学文凭,也要问问自己能干什么,不是因为有这个文凭你能拿多少钱,是你能做什么能拿多少钱。她对员工讲,你招进来别说我来我想拿多少钱的工资,你给不给我,这样的人根本就“不用要”。她希望招进来的人说,我能干什么,我可以干什么,我能为你干什么,这就有培养的机会。

  从网友评论看,对于董小姐所说不是因为有大学文凭就能拿多少钱网友没有意见,因为不能简单把文凭与能力划等号,但对问工资的就“不用要”的言论,网友们是不接受的,各种回怼。

  在劳动力市场上,作为“卖方”的劳动者想要卖个“好价钱”——有理想的工资待遇,而作为“买方”的企业想要“价廉物美”,这是正常的心理。在交易过程中,双方“讨价还价”也正常。如果卖者不能“标价”,或者觉得买者给的价格低了时只能说,我这货质量多么好,能给你带来什么,而不能再“讨价”,一“讨价”买家就不跟你玩了,好像这也不正常。

  从法律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劳动报酬。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第十七条规定的劳动合同应当具备条款中,包括“劳动报酬”。

  可见,不是求职者能不能问工资的问题,而是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就应当告知,而且用工之日起劳动关系已建立,在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应当明确劳动报酬。

  “干什么”与“给多少”实际上是相伴而生,需要同时考虑,而不是把二者对立起来,只片面强调一方面。劳动者在应聘时肯定两方面都要涉及,并希望二者能够互相匹配。而且,市场上企业又不是只有一个,劳动者先问明白工资,通过比较“择木而栖”,就像企业对众多应聘者要“择优录取”一样,也是正常操作。那种自己能力差又想得高薪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毕竟是个别的,头脑正常的人都明白“一分钱一分货”。

  招聘是双向选择,劳动者与企业的地位理论上讲是平等的。劳动者先问工资,企业先问你能干什么,都正常。但现在的劳动力市场总体来说是买方市场,劳动者处于劣势,找工作都叫“求职”,而企业处于优势地位,格力这样的名企更是如此。假如现在是卖方市场,董小姐还会这样说吗?

  不说能干啥先讲待遇的人就“不用要”?未必。

  古文《冯谖客孟尝君》里讲,齐国有一穷人叫冯谖,投到孟尝君门下当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擅长、本事?回答说没有。孟尝君听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旁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柱弹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孟尝君得知后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左右的人都笑话他,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此后不久,冯谖又弹剑唱道:“长剑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此时,人们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

  其实,冯谖是很有政治眼光的谋士。后来,他帮孟尝君谋划了焚券市义、谋复相位、在薛建立宗庙等大活动,使孟尝君“狡兔三窟”,平安做了几十年相,没有一点祸患。

  假如说当初孟尝君以冯谖未说能为他干什么,只是要提高自己的待遇,就觉得此人“不用要”,那么他就错过了这个人才了。

  董小姐愿不愿意学学古人的用人智慧呢?         法 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第A03版:新视点
   第A04版:教育
   第A05版: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
   第A06版:我们的节日 七夕
   第A08版:城事
   第A09版:民生24小时
   第A10版:新企点
   第A12版:城市更新建设 让生活更美好
   第A13版:活动
   第A14版:活动
河北男生个最高 随处可见“王子涵”
问工资待遇的就“不用要”吗?
青岛晚报新视点A03问工资待遇的就“不用要”吗? 2023-08-22 2 2023年08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