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16日讯 从5月初开始,崂山区主动帮扶辖区企业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截至8月上旬,已经累计帮扶56家企业,解决133个主要涉及标志标识填写不规范、台账记录不完整、工艺流程图不完善、培训不全、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等危废管理问题,持续营造帮扶企业的良好氛围,架起政企连心桥。
“对于企业来说,主要面对的问题是新版台账和新危废标识制度,有许多难懂的地方。通过崂山区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帮扶工作,让我们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方便开展合法合规的环境管理工作。”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经理段海伦告诉记者,通过帮扶,让公司意识到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只有提高全体职工的环保法规意识,防微杜渐,才能使整个企业的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更加高效。
“我们开展入企驻厂执法帮扶,对企业危废管理全面梳理、精准号脉,努力做到‘一次帮扶,全面体检’。”崂山环境执法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张启波告诉记者,对入企驻厂帮扶排查出的问题,实现整改线上提交线上审核,全程闭环管理,审核期限由1个月压缩至3天,累计压减现场执法100余次,消除污染隐患、化解环境风险,筑牢环境安全基石,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质量“大提升”。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 通讯员 张绪霞 戴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