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数据中跃动的数字往往就是进步的轨迹:今年上半年,青岛新登记民营企业5.4万户,占全市新登记企业户数的98.1%,占比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较去年同期提升1个位次……
前几天,在全年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青岛召开民营经济系统半年工作会议,为下半年工作“划重点”。放在整个发展大盘来看,会议再度重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度,有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激活市场主体、为城市下半年发展注入活力的深层含义。“激活”二字,已成为青岛民营经济系统上下抓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危中求机
发展信心更加坚定
“环境比较艰辛,不过我们仍然选择了扩大投入。”日前,在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第19次党组会“民企时间”上,青岛伟海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墩伟坦言。伟海科技是脚轮生产行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将继续加大实体建设的投入,把自动化生产线扩大到5条,向打造全国最大脚轮产业集聚地努力。
在青岛召开民营经济系统半年工作会议中,数据显示了岛城经济的发展轨迹。
在民间投资方面,上半年,青岛全市民间投资增长3.9%,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4.1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59.9%,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为35.6%。
在民营外贸方面,上半年,青岛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3085.7亿元,同比增长17.7%,高于全市进出口增速8.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14.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8.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71.7%,高于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19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青岛新登记民营企业5.4万户,占全市新登记企业户数的98.1%,占比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较去年同期提升1个位次。
精准定位
民营发展蹚出“青岛经验”
营商环境的改革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每个城市正在形成自己的“打法”,作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青岛经验”在持续创新中越蹚路越宽。
今年2月,青岛市民营局在党组会上长设“民企时间”议题,并走出机关,走进企业,请企业家们谈大势、谈自身、谈问题、谈作为,为今后更精准制定政策、更贴切服务企业提供借鉴,这本身就是体制机制上的创新。
在全年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青岛召开民营经济系统半年工作会议,全面复盘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全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工作再压责任、再强措施、再鼓干劲。
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再次为民营经济发展“撑腰”。接下来青岛民营经济领域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行动,也契合着中央部署的重点方向。《意见》要求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截至目前,青岛累计为3019家企业清理拖欠账款32.89亿元。下半年,青岛要完善清欠工作机制。强化清欠工作队伍建设,切实做好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
《意见》要求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青岛正把民营和中小企业数字赋能工作放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整体性谋划、系统性推进。下半年,要继续夯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赛道,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意见》要求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下半年,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将会同市人社局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校园等招聘活动,为民营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招才引智。
“五维发力”
促进民营经济活力
在民营经济系统半年工作会议部署的五大方面任务中,隐藏着诸多“突破性细节”,能够发现青岛要基于民营经济现阶段发展的情况,依据最新变化和需求,在持续向“新”发力中优化营商环境。
青岛将从五个方面聚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在提信心增动能方面,聚力打好“攻坚战”,深入政企常态化沟通,继续擦亮“民企时间”品牌,创新打造“亲清政商半月谈”品牌;筹备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高效办理“市委书记信箱”来件,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十大专项行动,开展全市民营经济百个解难题和十大实事评选,积极创建全国民营经济联系点城市。
在培企业育主体方面,聚力巩固“根据地”,持续激发“专精特新”优质企业爆发力,建立区(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种子库和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研究出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励政策;开展雏鹰企业培育认定工作,高质量举办独角兽500强大会;实施民营领军标杆企业三年培育计划,建立培育库,出台具体支持措施,争取更多企业跻身全省100强和全国500强。
在优产业强集群方面,聚力培育“增长极”,深入推进“卡位入链”,组织开展“携手行动”“百场万企”系列活动;发力产业集群建设,开展好“一起益企”活动,创新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特色园区,培育更多特色产业集群;扎实推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创新转型项目奖补政策激励和导向作用,鼓励制造业小微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在保要素强赋能方面,聚力守好“主阵地”,用好用足融资担保、融资租赁、政策性转贷等支持政策,创新打造“永不落幕的路演中心”;持续开展好“千校万企”活动,组织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一对一”对接洽谈。
在优环境强保障方面,聚力打造“新高地”,强化法治护航,推进《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加大《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开展法律专题宣讲等活动;完善清欠工作机制,强化清欠工作队伍建设,切实在全市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间形成“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氛围等。
框架搭起来,步子迈起来。青岛要以营商环境之“优”,促民营经济之“稳”,谋高质量发展之“势”。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