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7日讯 7月15日,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两个部级技术中心揭牌暨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举行。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陕西省铜川照金海棠生态产业有限公司签订“青砧”无融合生殖苹果砧木4个植物新品种的独占实施许可合同,转让费为506万元。此次签约,为全国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砧木新品种繁育权实施许可转让,也是青岛市公益一类科研单位迈出成果转化的第一步。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苹果砧木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从苹果砧木野生资源考察评价利用到国外优良砧木品种引进、配套矮化栽培技术研发示范等,研究逐步深入深化,在全国亦有影响。“青砧”是世界首例苹果无融合生殖矮化砧木新品种,与国外引进的常规矮化砧木比较,“青砧”系列苹果砧木嫁接富士品种增产幅度在10%以上,且耐盐碱、抗干旱、早果丰产、适应范围广、建园成本低,被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誉为“苹果矮化栽培的中国根”。“青砧”系列苹果砧木解决了我国苹果矮化栽培长期依赖国外砧木的“卡脖子”难题,使我国的苹果砧木育种研究跻身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要以这次转化为契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青砧为我国苹果产业升级换代发挥更大作用。”铜川照金生态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同根介绍,自2015年接受青岛市农科院的苹果砧木区域试验示范以来,试验了二十几个砧穗组合,其中“青砧1号”嫁接富士的晋—18、烟富6及新品种瑞雪、秦脆表现优异,抗干旱、耐盐碱、抗重茬,深受广大果农欢迎,经过几年的消化吸收,推出“青砧无支架矮化栽培技术”,并申请国家专利。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本次签约对于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攻克制约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全国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更是世界首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苹果无融合生殖矮化砧木新品种实施繁育权许可转让,将为苹果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围绕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青岛市农科院一直致力于夯实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科研平台、科技人才等基础,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质量,相继在耐抽薹抗根肿病大白菜、华南型黄瓜、蛋白粉专用豌豆、特殊用途小麦等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新进展。“青砧”科技成果转化的突破,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将继续实施核心技术攻坚,增强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当下,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农业科技区域创新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成功设立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心,并在会议现场为其揭牌。这两个部级技术中心分别为:“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青岛技术中心”和“农产品品质规格营养功能评价青岛技术中心”。
两个技术中心的成功申请是对青岛市在绿色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和品质评价领域的高度认可。两个技术中心将着力服务和支撑青岛市及相关地区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创新发展的能力水平,助力青岛市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高静文 通讯员 阮桂丽 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