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化‘人工智能+’行动”。
“山东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领域,具备政策体系完善、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但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还存在技术瓶颈和人才短缺、供需不匹配等问题。特别是中小制造企业受制于资金、技术等因素,人工智能技术还难以普及应用。”省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梁海山认为,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加普惠,让中小企业用得起、用得好,需要政府、企业、平台和科研机构协同合作。
梁海山建议,整合省内一流资源,创立国家级工业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整合省内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平台等各类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网络,加强底层技术攻关,汇聚共享工业数据、工业语料库,加速工业大模型等技术领域创新。鼓励市场主体以应用需求为牵引,构建工业领域应用场景目录,集约开发“AI+制造”应用典型案例,通过场景开放促进AI技术与行业的双向赋能,加速AI普惠应用推广。支持构建开源社区、概念验证平台、中试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开源社区或个人创建并参与全球性开源工业软件项目,形成跨界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集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