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
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地、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作出了具体部署。
青岛始终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连日来,参加省两会的住青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行了热烈讨论。
开放是青岛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希望所在。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聚力建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推进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听完报告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上合示范区核心区所在地,胶州市将深入学习贯彻省两会精神,扛牢重任、感恩奋进,全力提升开放能级,努力在山东省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打头阵、当先锋。”省人大代表,胶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于冬泉表示,胶州市将加快建强上合经贸综服平台、鲁港科技中心、“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开放载体,充分发挥“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以建设青岛国际枢纽港为引领,持续开拓通道、织密网络,畅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枢纽门户。同时,以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为抓手,落地更多牵引性强的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夯实产业支撑,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港口是城市对外开放的门户。“青岛港是世界第四大港、中国北方最大外贸口岸,我们将全力落实省两会各项部署,为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作出应有贡献。”省人大代表,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建光表示,当前,青岛正在顶格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青岛港来说是极大的鼓舞。青岛港将坚持海陆双向发力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用好各项政策支持,积极拓展航线,保持航线密度,提升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以科技创新赋能口岸通关便利化,推动更多业务线上办理,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方案,以“端到端、一站式”服务,最大程度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有效助力外贸出口。
稳外贸、稳外资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外贸突破行动,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2024年青岛进出口达9076.7亿元,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26.8%,同比增长3.6%。“市商务局将紧密结合青岛实际,坚决抓好报告各项任务落实,推动青岛商务经济运行稳健向好、进中提质,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省政协委员,市商务局副局长、民盟青岛市委会副主委高燕说,一方面,全力以赴稳外贸,紧紧围绕加快建设贸易强市目标,夯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三大支柱,强化产业、金融、物流、口岸四项支撑,大力培育外贸新动能,努力实现外贸进出口促稳提质;另一方面,千方百计促进吸引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加大稳资引资力度,实施新一轮国际招商促进行动,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开展精准招商,注重存量企业服务,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更大力度为外商投资提供便利化条件,持续打造“投资青岛”品牌。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安排重点领域改革任务时,将“深化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机制改革”放在第一条进行部署。“我们将围绕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聚焦培育、赋能、服务、保障四项主责主业,着力在做大基数、提质增效、营造环境、统筹保障上聚焦发力、攻坚突破,持续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省政协委员,市民营经济局局长、致公党青岛市委会副主委郭振栋说,筑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基座,围绕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建立优质中小企业“种子库”,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前谋划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示范引领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支持民营领军标杆企业发展壮大;增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积极助力民营和中小企业“出海”,常态化开展融链固链建链对接活动,加快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我在一线窗口为企业群众服务了30年,身处营商环境建设最前线,服务企业经营发展最直接,感受群众办事体验最真切。”省人大代表、市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服务一处副处长张大为表示,作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责部门,市行政审批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两批21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在青岛已全面落地。“建议支持青岛承担更多的政务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领域改革试点任务,围绕服务群众办事、服务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高质量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张大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