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7:城市艺术
左垂钊:山水飘逸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人物简介:左垂钊,现为青岛开明画院副院长,北部画院副院长,青岛东海崂山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

  如同静水流深,山水画家左垂钊有一种这个时代少见的沉静、内敛、低调的旧式文人气。左垂钊是左宗棠的第六代嫡孙,1948年生于北京,儿时随父母迁居青岛。左垂钊的父亲左焕徽先生是中国造纸业的专家,建国初期来到青岛。左垂钊的父兄皆秉承“实业救国”的家训,偏爱理科,唯独他自小就钟情绘画。在一个家学渊源的世家环境里,左垂钊得以自由松弛地按照自己的爱好向前走。

  1964年,初中毕业后的左垂钊在偶然机会结识了画家王仙坡,并成为他的高足。王仙坡是当代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杰出艺术家,早年留学日本大学美术系,与聂耳、林风眠、李苦禅、肖传玫、傅抱石等大家交往甚厚。抗日战争胜利后,王仙坡隐归故里青岛大枣园村,潜心绘画,成为一代隐士名家。王仙坡对左垂钊的影响极大,旁征博引的艺术“输出”以及倾心授画,给了左垂钊一个华丽的艺术开场。20世纪70年代中期,左垂钊已经逐渐在青岛崭露头角。他的作品和画家项维仁、书法家战士敬等人的作品一同多次入展青岛市各类书画艺术展览。

  左垂钊在王仙坡的悉心指导下临摹历代大师的作品,并开始到沧口公园、浮山、崂山和泰山写生。“那时候,我和师兄弟相约去崂山写生,有的时候干脆就住在农民家里。我用自己的脚步和手中的笔丈量、描摹崂山,对这座海上名山可谓情有独钟。”20世纪80年代初,左垂钊还在沧口文化馆的安排下,到崂山东部的仰口采风了一段时间。2000年到2006年干脆加入一个徒步崂山的驴友队,每周都去崂山写生。左垂钊踏遍崂山寻幽境,纵横穿越觅奇峰,让他对崂山了然于心,下笔如有神。

  “崂山其实是一个大的概念,比如我们年轻的时候去崂山采风,一般北到鹤山、马山、天柱山,而后才是现在寻常意义的崂山景区,再就是市区的午山、浮山,西海岸的大珠山、小珠山等,都是崂山山脉。”左垂钊最钟情的是崂山的巨峰崂顶,“崂山的磅礴大气、环绕山间的海上云雾,都是这座海上名山的特质与禀赋。”他创作的大幅山水《巨峰》,将崂山的最高峰巨峰龙虎而踞,之字形构图,树茂林密,岩石峻拔,云蒸霞蔚,虚实相宜,轻重得当,对比融洽,多遍勾勒皴擦,反复点染,冷暖色调相得益彰;整幅结构奇峻、富于变化而又秩序合理,整个画面的意境沉稳、高远、气韵生动,显示了他很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美感。

  左垂钊的绘画基本功可谓扎实,自小浸润了浓厚的艺术修养,这种素养投射在他的写实山水画则是细腻又壮丽,飘逸又厚重,这成为他一直追求和叙述的一种传统北方山水的美学境界。此后,他又大胆地运用一些绘画新材料、新技法,粗线勾勒,模块分割、切入,将自己内心的情绪借助梦幻般的山水意境宣泄出来。他进行了大量“心象山水”的创作探索,并将此类山水作品称为山梦系列。他的绘画艺术在他的物象山水、意象山水和心象山水“三象”中彼此映射,并开始探索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融合,绘画境界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令人耳目一新、为之震撼。

  左垂钊年轻时大多时间在企业工作,也得以在“旅游”不甚发达的时代,得以借出差的机会顺便遍访名山大川,给予眼界的开阔。退休之后,他更是游遍三山五岳,多次游历新疆、西藏,云贵川等奇山秀水,创作了一幅幅高远、壮阔、气韵生动的山水作品。祖国的大好河山给予了左垂钊更多的艺术洗礼和灵感的启迪。守望家山、为山河立传,是左垂钊的愿望和追求,也是他始终坚守并践行的浓烈艺术情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报聚焦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城事
   第06版:清廉之岛
   第07版:城市艺术
   第08版:专版
追鸥逐浪山海间
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
左垂钊:山水飘逸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平潭映象》,杨丽萍的舞台剧
大集是一种乡土文化的符号
青岛日报城市艺术07左垂钊:山水飘逸 2025-01-09 2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