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涛
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如何厘清产、城、人三者间的逻辑与互动关系,需要因地而异、因城而异。但总体上,无外乎挖掘并最大化利用各区域独特的优势资源。
对中韩街道而言,校区、园区、社区的高度集聚,正是其优势所在,想要真正发挥出三者的综合优势,就必须重新审视一个问题——“1+1+1=?”。在儿童眼中,这个答案可能是直观的“3”。但在“产城人”深度融合这一语境下,“1+1+1”已不仅仅是数学问题。当校区、园区、社区这三个独立的“1”,经由街道这一纽带引领、联结,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不再是简单的堆砌、相加,而是一种彼此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渗透与交融,进而形成超越简单相加的协同效应,即“1+1+1>3”。
“1+1+1”如何大于3?从上海市长宁区探索超大城市新兴领域党建在全区域、全行业和全人群的覆盖,到深圳市南山区将党组织建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上,激活新质生产力红色引擎……一次又一次实践证明,以党建为纽带的深度联动,不仅可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可以为区域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崂山区中韩街道的探索之举亦可印证。
要利用好不同个体间的互补性与协同性。在促进“产城人”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每个“1”都在不断地吸收、借鉴和融合其他两个“1”的优势与特质,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和价值再造。例如,校区可以提供人才和技术;园区可以提供产业支持和市场应用;社区则可以提供生活服务和文化环境。这种融合的力量,不仅推动了个体的发展壮大,更催生出整体效能的倍增,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华丽转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同时,还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无论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还是文化创新,都能够为区域发展带来新动能。尤其是当下,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为区域发展带来新机遇。以创新链接起各高校、企业、园区、社区,形成目标一致、步调统一的发展共同体,不仅可以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和市场推广,还可以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将“1+1+1=3”的数学命题,转化为“1+1+1>3”的哲学思考,“产城人”深度融合刷新发展范式的同时,更加速推动了区域发展的整体效能,实现指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