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战略,扩大投资则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锚定2024年中国经济工作新动向,对内需的定位由“基本动力”提升为“主动力”,在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时,明确要求“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今年以来,青岛大抓项目、大抓产业,紧紧围绕更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不断拓展促投资政策空间,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1-10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较全国高出1.7个百分点。城市更新和新型工业化领域投资增势明显,全市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7.6%、26.5%、25.1%和18.7%,取得这样的成效可谓来之不易。
面向未来,要更好地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必须准确把握投资方向,才能赢得发展先机。当前,正值青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与城市功能升级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投资必不可少。同时,青岛正在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领域必须主动出击,积极拓展投资空间,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把投资在“促升级”和“补短板”上的突出作用切实发挥出来。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要继续抓好重大项目。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的提速增效拉动投资稳步增长。今年以来,全市重点项目谋划推进和建设工作总体成效明显。截至10月底,423个省、市重点实施类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超过2600亿元,提前完成全年投资计划。11月青岛就召开了全市2024年重点项目谋划储备推进会,提前谋项目、抓项目、抢先机。下一步要在重点领域项目谋划上再发力,聚焦重点产业、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造、重大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等领域,积极谋划储备更多有效益的项目。谋划成熟的项目要快推进、快落实,强化资源配置,尽早转化为有效益的投资。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要锚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新兴、未来产业的培育向投资要效益。青岛是以海洋科技见长的城市,要充分发挥海洋高端科研机构集聚的资源优势,加强创新策源能力,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产业新动力。同时,青岛还在智能家电、虚拟现实等领域具备国家级创新平台,吸引了“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的落地,建设了一批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要发挥好平台、园区的创新生态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特别是着力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要在营商环境的优化上再进阶。今年以来,通过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青岛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8个,制造业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0亿元。在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上也走在前列,全国首创成果28项,2项获国务院“最佳实践案例”。面对明年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外部环境,青岛更要发挥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优势,加快多个国家级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不断占据制度型开放的新高地。要继续强化精准招商和产业对接,强化要素保障,用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更精准高效的政府服务,为企业投资创造“环境红利”。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展望明年和未来一段时期,投资特别是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很大程度上将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胜负手”。各级各部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用源源不断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城市能级不断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