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载体。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
如何刷新项目建设进度?今年5月,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统筹市、区两级审批服务资源,组建“金牌团队”,以“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线服务、一项一策、一体推进、一帮到底”的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工作机制,推动重大项目“提服务、提效能、提速度,促落地、促审批、促开工”。
“金牌团队”由市行政审批局分管领导任团长和副团长,各相关处室“首席审批服务官”或业务骨干任队员,各区(市)行政审批局及相关功能区行政审批部门分管领导、业务骨干任区域服务专员,重点服务省、市两级重点项目,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市办实事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等。六十余人的团队,目前已经推动青岛423个省市实施类重点建设项目中401个办理完成施工许可手续,施工许可完成率达到94.8%,有力助推青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团队“作战室”,项目“满墙红”
在青岛市民中心三楼,有一间“金牌团队”的“作战室”,一整面墙上详细列出了每一个省市重点项目以及项目开工前“立项、土地手续、规划许可、招投标、施工许可”五个阶段,每个项目“完成一个阶段贴一个红旗”,现在已近“满墙红”。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是“金牌团队”的工作举措之一。具体到每个项目而言,要实现重点项目快落地、快审批、快投产目标,必须做到为项目提供精准服务。
“队伍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没办施工许可手续的重点项目都跑了一遍。”“金牌团队”成员、市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服务三处处长苏鹏回忆,当时团队分成了四个小队,提前规划路线,用了一周时间才跑完所有项目,“每个项目的诉求不同,为其量身提供‘定制化’服务是最合适的。”
华电青岛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是“金牌团队”服务的首批项目之一。项目前期手续复杂、“堵点”较多,导致工期非常紧张,“金牌团队”了解到情况后,运用“一项一策”服务思路,帮助梳理完善施工许可审批要素,协调解决防洪影响评价审批问题,在项目缴纳配套费的当天顺利核发了全省首张同类项目的施工许可证。“‘金牌团队’不仅主动上门服务,我们也能随时找到人,这样的态度让我们推进项目建设底气很足。”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基建部主任宋海宾表示。
从“问需”到“问效”,“金牌团队”工作深入开展,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例如,崂山区“金牌团队”聚焦重点项目落地全生命周期,推出“一张点菜单·全程帮代办”服务改革,集成“商事登记审批模块、建设项目审批模块以及个性化定制的N个类别审批模块”,实施“勾选式点餐”服务,仅用3个月时间完成了青岛钓鱼台美高梅酒店开业前相关审批手续,大幅刷新了同类型项目需9个月的审批纪录,实现政企“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在为重点项目提供进现场、送政策、解难题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实现了时间成本、财务成本和社会效果相统一。”苏鹏说。
线上线下发力,服务项目“全生命周期”
项目建设是“生命线”“牛鼻子”,“金牌团队”通过升级线上线下“双轨”服务平台,为高效、便捷服务重大项目提供保障。
在线下,实施青岛市民中心重大项目审批服务专区升级改造,服务专区已成为集展示、调度、办公“三位一体”的“金牌团队”主阵地。
在线上,搭建“金牌团队审批服务一张图”平台,将团队服务的所有项目纳入平台统一管理。目前,平台已实现与青岛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互联互通,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全景影像实时掌握项目全流程审批数据、空间布局及建设情况,为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审批提速提供技术保障。“平台可以自动更新重大项目办理进度,大到全市重大项目总体指标,小到具体项目建设情况,都能在一张图上一目了然。平台还能通过定时拍摄的全景影像、视频等,直观了解项目建设进展。”苏鹏介绍。
伴随着高标准服务平台的建设,“金牌团队”的服务更加便捷高效,逐步构建起重大项目从企业注册、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到投产经营的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体系。
在即墨区,“金牌团队”创新实施工业厂房“竣工即投产”改革。此项改革主要是推出“预验收”模式,允许项目在预验收期间,同步进行生产设备搬运、安装调试。同时,将竣工验收、房产测绘、不动产登记三个环节由串联改为并联,企业在申请预验收时,可同时申请房产测绘,验收合格后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同步出具测绘结果,办理不动产登记,真正实现“竣工即投产”。三菱重工海尔空调机项目(三期)作为“竣工即投产”改革方案落实后的第一个“尝鲜”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产只用了1年多,投产时间预计比常规流程至少提前两个月。
在西海岸新区,唐岛湾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方在“金牌团队”的帮助下,不到1小时,就现场拿到了相关施工手续。“我们了解到项目需求后,第一时间就把‘审批服务直通车’开到现场办理相关手续。”西海岸新区“金牌团队”成员王雅桐介绍。
深化制度创新,破解“痛点”“堵点”
身处服务项目第一线,“金牌团队”立足项目情况和企业诉求,需要及时掌握项目审批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持续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发现了很多潜在的‘提速点’。”“金牌团队”成员、市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服务三处魏海淼坦言,对于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频率高、难度大的“堵点”问题,“金牌团队”根据项目需要会同相关部门“集中问诊”,紧盯“痛点”“堵点”问题,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提出务实改革举措。
对症下药、精准滴灌,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审批提质增效。如,聚焦解决项目“开工难”问题,推行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建设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分阶段办理土石方、地下和地上部分施工许可,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
聚焦解决项目“办证难”问题,推行全链条审批告知承诺制,联合18个部门对全链条46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共82个证明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推行“一对多”共享承诺和“多对一”综合承诺,建设项目审批申请材料再压减60%。
聚焦解决项目“接入难”问题,实施市政公用报装一件事改革,实行“一表申报、多审合一、一事全办”,推行项目配套水电气暖信等市政公用报装及相关审批事项“12+N”一件事主题改革。
聚焦解决项目“交付难”问题,推行“6+N”联合验收服务,全面推广“一窗受理、并联办理、定制验收、统一出件”模式,将联合验收时限控制在12个工作日以内。
在服务项目一线发现问题,用改革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下,“金牌团队”盯着项目干、围着企业转,努力当好重大项目的“勤务员、联络员、战斗员、助理员”,为推动审批服务提质增效、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