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08:琴岛
◆高建刚~~~
◆盛文强~~~
◆刘赞科~~~
◆张 彤~~~
◆张 彤
少读三国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少年人血气方刚,读了梁山好汉的事迹,怕做出不冷静的事来,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老不读“三国”的解释就比较多。有一说,人老了凡事都得装糊涂,《三国演义》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讲韬略,读得多了会使人聪明。聪明看起来是个褒义词,但人要是一直聪明却不见得总是好事,尤其有了一定的阅历,往往还是愚钝一点的好。在《三国演义》又充满了这样的道理:杨修是聪明人,被曹操杀了;周瑜也是聪明人,因为遇见了更聪明的诸葛亮,而活活气死。

  诸葛亮说起来是《三国演义》里最聪明的人了,可是,他与司马懿PK的时候,总也占不了上风,想了许多歪招都没有奏效,最后只得埋怨他在五丈原禳星时,被魏延踢翻了七星灯。灯倒油枯,诸葛亮就开始留遗言了,他的遗言虽然高瞻远瞩,最终实现的也就是让马岱斩了魏延,其他规划均打了折扣。马岱斩杀魏延,书里说是因为魏延脑后有反骨。小时候,我看到这里时就禁不住笑了,乱世里称王拜相的人,谁的脑后没有反骨呢?难道魏延那块格外突出吗?还不是因为魏延智勇双全,过分聪明,诸葛亮担心姜维对付不了他吗?经过这么一番分析,《三国演义》里的韬略确实大可怀疑,不仅老年人不宜读,少年人实在也应该慎读。

  还有一种说法是《三国演义》里讲了恢宏的大历史,波澜壮阔,令人激动,老年人如果读这样的历史,会悔恨于自己没有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折腾中去。特别是如果他还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段箴言的话,会既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又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人生到老,往日无多,偏偏又勾起那些糟心事,这“三国”确实应该慎读。

  我了解《三国演义》是一本应该慎读的书时,已经读了好多遍。小时候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书可读,四大名著是为数不多的选择。读名著勉强算是一件正事,老师家长都不反对,所以我反复读了许多遍。这其中,读得最多的就是“三国”。

  在正式读《三国演义》之前,我已经有了一套上海“人美”的小人书。那是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一家书店里摆出了一整套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共有48本(这是简缩本,更常见的是60册一套的),定价9元整。在当时,这当然不是一个小数字,谁会给自家孩子买9块钱的小人书呢?

  当我把这个要求向父母提出来时,他们都大摇其头,说你都上三年级了,应该看大人的书了,还看小人书,成何体统。更何况,这套书也实在是有点贵。经过几次斗争,父母妥协了,说期末考试只要能考第一名,小人书就小人书,9块就9块。讲出这个条件时,我猜想父母都没当回事,因为我小学时有一位好朋友,每次考试都必考第一,我如果运气好,能考第二名。哈,说起来也巧,就是这年期末考试,我这同学得了“炸腮”,别说来上学考试了,就是家门也出不了,于是我在“不可抗力”的加持下,顺利地考了第一名,得到了这一套小人书。

  我还记得拿到这套书时的情景呢!它们竖着插放在一个塑料袋子里,袋子的一面是暗红色,一面是青蓝色,都是画像砖的拓片,红色是阳刻,青蓝色为阴刻。里面的小人书,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国归晋”共48册,每一册的厚度不同,像《三让徐州》《反西凉》《二士争功》等就比较厚,像《凤仪亭》《八卦阵》等就比较薄。这些小人书在零卖的时候,每册定价都不同,而套装的,定价一栏都是空的。我满心欢喜地把它们捧回家,几乎天天翻看。因此故事情节无比熟悉,后来再读原著,就轻松了许多。

  一直到高中时,我还是经常看这套小人书,故事早就熟得不能再熟,就开始模仿上面的人物画。小人书里的人物画要求极高,我没有功底,想要画得像是不可能的,但那我那时已经研究清楚了每位武将的盔甲和武器,上课要打瞌睡时便画一番,一会儿就醒了。这招其实我现在还常用,就是开那些长而无用的会时,邻座偶尔看到,有时也会与我切磋一番。于是我知道,三国里的场景,于我们而言,大约是介乎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纸上画出来的丈八蛇矛、方天画戟构成了一个未曾存在,也从未消亡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们还都是只知道傻乐的孩子。

  “三国”中的战争,以“三英战吕布”最为精彩,在小人书的《虎牢关》一册里,形容这场以多打少的战斗,像“走马灯”一般。在画面上,四人各自驾乘战马,双手拿着不同的武器,每人动作各异,四匹战马也是各自驰骋跳跃。当时赤兔马还是吕布的,在小人书上是一团灰黑色,它大张着嘴,前蹄飞起,背上的鬃毛逆风起舞,仿佛在为马背上的主人鸣不平。张飞骑的是“乌椎马”,也像它的主人一样刚猛,关羽的马当时还没什么名气,它向着画面外的方向奔驰,表情中有些不屑,仿佛知道了它的戏份已然不多。

  这幅三英战吕布的画,我小时候都经常画,由于画工欠佳,画出来往往是一团糟。但是那画中的场景氛围感拉满,想想都觉得过瘾。我曾不止一次地幻想,将来好好学学画马,有朝一日能完成一幅真正的《三英战吕布》。

  然而这个认知也被颠覆了。在报社工作时,有一天我们部门的一位记者从外面采访回来,跟我说当天他采访了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指点艺术品市场的间隙,马先生提到“三国”里马战其实都与历史不符,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马镫。没有马镫就意味着人总要用手抓着缰绳,双手拿武器就不可能。按马先生的说法,至少在三国时期,战马其实就起到一个运输作用,如果真的存在三英战吕布这回事,也是他们各自骑马到两军阵前,跳下马来搏斗一番。那么这时那四匹马在干吗呢?冷眼旁观这些两脚兽们厮打,说不定还会吃草、打响鼻和便溺?想来那画面距离英武尚远,与街头斗殴无异。

  颠覆认知的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吴宇森拍的《赤壁》中,林志玲饰演的小乔只身来到曹营,当了一把“糖衣”。也顺便加深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悬念,但是我看一篇文章里说,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当时铜雀台还没有建不说,二乔也已三十开外了,在后汉时期,别说玻尿酸、干细胞,就连雪花膏也没处找,三十多岁已属资深美女,曹操断然不会惦记。

  广为流传的故事多经不起推敲,但是故事仍然在流传,这或许也成为“老不读三国”的第三条理由:故事已经熟悉,再读只剩推敲,长此以往,这个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演义的世界都要被“推”倒“敲”散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岛日报聚焦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城事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健康
   第08版:琴岛
日光灯下的又新文化沙龙
逛鱼考
秋之二题
少读三国
青岛日报琴岛08少读三国 2023-10-17 2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