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往往押着相同的韵脚前行。
就在世纪之交,人们还畅想在一个正被抹平的世界生活,不会想到,没过多久全球化就会遭遇如此严峻的挑战。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深刻调整,直接带来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对供给稳定的反思。微观层面,企业更加重视供应链的稳定,宏观上,各国政府强调产业链的韧性,不仅从效率也从安全的角度看待产业的竞争力。
历经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扮演着关键角色,直面这一新的挑战,高质量发展要求兼顾产业链的效率和安全。
中金公司研究部和中金研究院联合撰写了《大国产业链》一书,围绕效率与安全两个维度,从宏观与产业、科技与政策、国内与国际多个层面分析产业链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新形势下中国发挥好规模经济优势对促进产业链效率与安全的重要性。
该书认为,新的环境之下,规模经济是中国重要的新优势。以往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大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小,但是当自由贸易等经济因素的作用下降,政治、文化、历史等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性上升的时候,一国的经济和人口规模跟过去相比变得更重要。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口规模大的国家能够支持大规模的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拥有更多的创新人才,技术进步因此更快,而技术进步具有强溢出效应,一旦产生即可被所有行业共用,大国借助更大市场规模获得规模报酬递增的潜力更大。大国的优势还体现在更多的人分担公共品的成本,人均成本较低意味着所有人都能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教育等。
当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劳动力规模相当于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三个人口大国的总和,具备发挥规模优势的潜力,这也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但该书同时指出,并非大国就一定能实现规模经济,要避免有规模但没有规模经济,最根本的是市场经济竞争和消费引领。
作者认为,对中国而言,促进市场竞争需要减少内部市场“碎片化”、应对转向不可贸易部门和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内部市场方面,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降低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升消费需求,打造国内消费大市场。不可贸易部门方面,土地本身具有规模不经济的属性,对其他部门发展收益的攫取能力强,是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和收入分化扩大的重要因素。过去20年,出口和房地产扩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特征,两者的共同点是拉动短期需求,差异在于出口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有助于提升效率,而房地产天然和垄断、寻租行为联系在一起,损害整体经济运行的效率。
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是平衡规模经济和反垄断、隐私保护以及跨国数字治理合作等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防止垄断需要促进外部规模经济、集群效应和上下游联系,而不是无限制鼓励企业内部规模的扩大。自动化和数控技术使得生产的规模不需要很大也能提高效率,而且可以更快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内部规模经济下降、外部规模经济上升的迹象。数字产业政策面对的挑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隐私保护和反对不正当竞争;二是防止平台企业的产融结合,因为金融享受政府的信用担保,而且是牌照经营,产融结合可以固化平台企业的垄断能力并扭曲资源配置。
除了宏观层面的分析,该书更多的篇幅是具体产业链的研究。针对化工、高端装备、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医药、家电、纺织服装等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现状,给出了如何巩固、补齐和创新产业链的思路和解法。
本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