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11:艺术青岛
~~~“水彩之都”城市名片将给“艺术青岛”增添熠熠生辉的活力
~~~
~~~影视企业、影视项目纷至沓来 “青山湖”聚集影视新势力
打造“中国水彩之都”在路上
“水彩之都”城市名片将给“艺术青岛”增添熠熠生辉的活力
  ■2021年10月,“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青岛水彩”汇报展在青岛市美术馆举办。
  ■大石村的农民们纷纷拿起画笔创作水彩画。
  ■水彩画家们在八大关写生。 本稿摄影 王 雷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风吹过青岛的街道,与大海咸湿的氤氲互致问候。回声以水彩画的姿态,过滤为一座城市的百年文艺风景。滨海的青岛天生丽质,是世界上最适合用水彩画表现的城市之一。因了这种美景与美术“美美与共”的双向奔赴,国内美术界素有“中国水彩看山东,山东水彩看青岛”的说法。本月下旬,青岛将举办“水彩让城市更精彩”——首届中国当代水彩画邀请展暨水彩画学术论坛。活动分为首届中国当代水彩邀请展、青岛特别展区水彩作品展、中国水彩学术论坛和名家邀请写生活动三个板块,引入国内前沿的当代水彩画艺术新观念。

  “打造‘中国水彩之都’,是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艺术城市,让人文青岛享誉世界’目标要求的具体措施。”在日前举行的“水彩让城市更精彩”——首届中国当代水彩画邀请展暨水彩画学术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魏胜吉掷地有声地阐述了青岛要打造中国首个“水彩之都”的文化愿景。艺术界人士普遍认为,这个鲜活的城市文化品牌,无疑将为品牌之都青岛描摹更为绮丽浪漫的底色,给“艺术青岛”增添熠熠生辉的活力和生命力。水彩,会让青岛更出彩更精彩;青岛水彩,是青岛走向世界享誉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实际上,“水彩之都”这个概念一年前即蓄势待发。去年9月,青岛水彩画作品首次大规模登上中国美术馆,不仅对提升青岛水彩的艺术水准和学术高度具有推动作用,也是一次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展示,更是青岛倾力打造“水彩之都”,让青岛水彩走向世界的庄严宣誓。彼时,青岛水彩首度以城市文化品牌,作为学术与艺术皆鲜明的“样本”,闪亮了中国最高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成为研究中国水彩本土化发展的典型案例和青岛百年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邀请一座城市的地域特色画种到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这是第一次。”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青岛水彩这座“高山”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在西学东进的文化浪潮中形成的,同时它也是时代的造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岛水彩”既有历史,又有现实,有现代,更有未来。

  青岛籍水彩大家陈坚,有着分量颇重的多重身份——中国美协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等。于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从某种程度考量,由一位青岛籍画家担任中国美协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陈坚和他身后的诸多艺术力量,本身就是一张沉甸甸的名片。陈坚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述,大海是他另一个灵魂的故乡,对它深深的眷恋。用语言难以表述,于是就化为一幅幅水彩画。在陈坚看来,谈起中国百年水彩画的历史,有一座城市无论如何都绕不过,那就是青岛。这座城市之所以与水彩结缘,吸引众多水彩名家驻留,与它所展露的气质密不可分。青岛把水彩画等外来文化经过蒸馏、包容变成“洋气”的青岛本土文化,这本身就具有独树一帜的国际性、时尚性,这无疑会令青岛的软文化实力走得更远。

  纵观青岛“水彩画简史”行走中的履迹与烙印,在时代渐次推进中,恰恰重叠了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史。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水彩画就已经在青岛风靡起来,当时最有名的绘画组织便是以此画种为主的“琴岛画会”。上世纪20年代,青岛的中学美术课便有了水彩画的相关课程,只是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没有“闲情逸致”更没有“闲钱”去请专门的老师学习水彩画,早期的绘画者不仅对绘画有深沉的爱好,而且有大把闲适的时间,有不必为衣食发愁的风雅。比如吕品,这位被后人称作“山东水彩奠基人”的富家子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曾坐在私家小汽车里,在烟雨蒙蒙的青岛街头写生,留下一幅幅经典的水彩画作。

  像吕品这样“有钱有闲”的画家毕竟只是凤毛麟角,水彩画在青岛的普及离不开早期为青岛美术启蒙作出贡献的老画家。他们常年默默耕耘在青岛的美术教育一线,为青岛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人才,他们个人的艺术成就也更多表现在水彩画方面。已故文史专家鲁海先生在他撰写的《青岛老校》中提到了有着“中国水彩第一人”之称的徐咏青先生,他晚年定居青岛,并开办绘画学校招收学生,传播水彩画艺术。以徐咏青为代表的早期青岛水彩画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以及欧陆风情的城市人文景观为主,和水彩的原生态格调高度契合,蕴涵着天然的“代入感”,形成了对青岛地域文化高度提炼与浓缩的山海画风。

  上世纪50年代,青岛成立有专门的水彩画研究会,一批创作手法多样、创作理念超前的画家使青岛水彩画创作一度呈现兴盛的景象。经年间,青岛水彩画在全国美展、水彩画展上大放异彩。另外,每年会有许多从青岛输送到全国各个美院的学生,在异乡的天空留下青岛的色彩基因。青岛籍著名画家杜大恺,在1980年手绘了《劳山道士》水彩画绘本(出版物名字即为劳山,实为崂山)。这本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不到40页的小画书,是国内最早的彩色小人书之一,第一版印量即为29万册。以当年的传播力来看,这种水彩画的艺术力量可谓是重磅的青岛城市推介。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一大批青岛水彩画家立足青岛的城市文化语境,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作品。经过几代人的沐风栉雨,青岛水彩在全国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推动水彩艺术的本土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闻一多、徐咏青、吕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晏文正、宋守宏、陶天恩,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陈坚、王绍波等,皆为不同时期的翘楚。经几代艺术家的努力,水彩画在青岛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继而根繁叶茂,最终形成了气质鲜明的“海蛎子”味儿的地域风格。

  山东省美协副主席、青岛市文联主席、青岛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绍波表示,青岛的水彩画专业程度始终很高,几代本土画家逐渐将水彩画这种外来语言内化,为原本很西洋化的东西,加入了新鲜的本土元素绘画语言,形成了艺术青岛异彩纷呈的多元气质。

  王绍波说,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是国内最早设立水彩画系的专业院校,经过多年的培养、沉淀和传承,为青岛、山东乃至全国的水彩创作积蓄了充实的后备力量。经过一个多世纪几代画家传承有序的努力和推动,青岛水彩画能达到如今的高度并不意外,“水彩之都”这一品牌正是基于青岛水彩百年历史发展到一定节点而产生的效应。

  王绍波认为,青岛举办水彩活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现在正是将当代青岛水彩画体系进行科学、系统、行之有效研究的最佳时机。以可持续、良性、高水准发展思想构架起正确的当代青岛水彩画高端理论体系,对于打造中国“水彩之都”,对于将青岛水彩画推向更高端、更先进的国际发展轨道,进而引领国际水彩画发展的学术潮流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坚信,‘水彩之都’理念的贯穿实施必将赋予青岛艺术以新的龙头担当。”王绍波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国内·专题
   第06版:理论周刊
   第07版:公司观察
   第08版:未来教育
   第09版:未来教育
   第10版:艺术青岛
   第11版:艺术青岛
   第12版:青报读书周刊
打造“中国水彩之都”在路上
青岛人的文化标准像
年代感+新类型,莱西影视提升“可见度”
青岛日报艺术青岛11打造“中国水彩之都”在路上 2022-11-07 2 2022年11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