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大珠山脚下,古镇口湾畔。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沿三沙路自南向北,依次在大珠山和灵山湾山海画廊之间布局建设,巍巍然矗立。
今年秋季学期,海大西海岸校区正式启用,古镇口这座新兴大学城内招生的高校也达到7所,在校大学生数超过4.5万人。同大学一起落户的不仅有学生,还有中石大的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海大正在筹建的水产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与国科大海洋学院正在筹建的健康海洋领域、海洋多圈层与地球系统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创新平台。
大学聚合、高端科研创新平台汇聚、高层次人才聚集,在“高校因城市而兴,城市因高校而盛”成为普遍共识的今天,古镇口大学城正加速起势,目标是建设100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创新平台,将为西海岸新区、青岛乃至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与动力,有力支撑青岛建设国家海洋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创新要素大市场、科技服务新中心和动能转换发动机。
海大西海岸校区是这所“国字号”大学在青岛布局的第四个校区。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5个学院7000余名师生均已在新校区开启崭新生活。据悉,海大西海岸校区一期占地700余亩,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包括1个包含图书馆、智慧教室、网络与信息中心等在内的学习综合体、5个学院楼、2个学生社区、1个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中心等。
包括海大西海岸校区在内,古镇口内已经启用的高校达到了7所。细数7所高校校区、学院的启用时间,这座“大学城”的成长可谓迅速。除了2006年搬迁而来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之外,其余高校均为近3年启用。其中,中石大古镇口校区于2020年启用,国科大海洋学院、哈工程青岛创新发展基地、青岛滨海学院珠山校区、中国远洋海运人才发展院均于2021年启用,海大西海岸校区则于今年启用。
俯瞰整个古镇口大学城,7所高校分成两个“组团”簇拥在大珠山脚下。
南部组团是4所“双一流”高校,自南向北依次是中石大古镇口校区、海大西海岸校区、国科大海洋学院、哈工程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北部组团包括青岛滨海学院珠山校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远洋海运人才发展院等3所本、专科院校。此外,对外经贸大学青岛国际校区建设持续进行中。
放眼全国,重庆、深圳,省内的济南等均有大学城,“城内”高校、科研机构密集,科技人才众多,创新思维活跃。这样的场景在青岛也将“复现”。随着古镇口大学城的逐步成长,大学城的创新潜能、创新活力会进一步释放。据古镇口海洋科教创新区高校理事会副秘书长鞠庆坤介绍,古镇口大学城已成为山东省部属高校最为密集的区域,高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预计到2025年,青岛古镇口大学城在校大学生将达到9万人规模。
高端平台涉海学科专业密集布局
日前,中石大5台用于材料孔道结构测量的物理吸附仪,从唐岛湾校区搬迁到了古镇口校区,成为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公共分析测试平台搬迁到古镇口校区国重楼的首批仪器设备。
实际上,高能中心公共分析测试平台仪器搬迁工作从今年上半年就已启动,负责搬迁工作的高能中心公共分析测试平台副教授李彦鹏一直忙于此事。就像是这些仪器设备的“大管家”,他从调研论证、制定搬迁方案、组织招标,到场地条件准备、启动正式搬迁,每一项工作都全力参与,确保万无一失,目的就是想让设备完成搬迁即可尽快投入运行,服务师生科研创新。
高能中心成立于2021年9月,是中石大提高学科水平、促进资源共享打造的高端平台,意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山东省、青岛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举全校之力选择重点领域实现重要突破的第一个试点。未来高能中心相关平台将不仅服务于学校高端化工与新能源新材料学科群建设,还将与大学城内的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共享,为青岛乃至山东新能源新材料提供科技支撑。
高校原本就是高端智力的聚集地,也是高端科研创新平台的聚集地。各高校高端创新平台的不断集聚,将进一步激发古镇口大学城的创新潜能、创新活力,服务于西海岸乃至青岛相关产业,助力经略海洋。
今年暑假,中石大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也启动了搬迁工作,该中心主要面向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围绕海洋油气矿产和极地资源开发对先进装备的迫切需求,支撑开展海洋物探多缆拖曳、勘探、钻采、井控、固井、井下等关键核心技术、先进成套装备和关键基础部件的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化,搭建国际一流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设备的研发创新平台、产业转化基地、标准制定基地和人才培养集聚基地。
目前,除中石大外,海大、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与国科大海洋学院、哈工程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也在布局高端科研创新平台。海大将在西海岸校区建设4个市级以上实验室,筹建水产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26个创新平台,包括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根据规划,到2025年,大学城内将建成27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3个市级以上校企协同创新平台,重点建设10个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以上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
校城融合更多成果将在青落地生根
筑好“金窝窝”,引来“金凤凰”,让“金凤凰”孵出“金蛋蛋”。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行业产业发展,高校创新模式,加快校城、校企等融合的节奏逐步加快。
今年6月份,哈尔滨工程大学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开展创新性人才培养,在材料、声学、无线通信等领域开展合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卡脖子”技术问题开展科研联合攻关。聚焦青岛市龙头企业和船海领域研究院所,以匹配企业技术需求为核心,哈工程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入企实践,目前已组织对接海尔、海信等企业,逐步构建起校企深度融合长效稳定的合作模式。
扎根青岛、服务青岛。国科大海洋学院在教研室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除基础教研室外,学校还设置了海洋装备与技术、海洋战略和未来海洋三个特色教研室,为西海岸新区培养定制型人才提供条件。学院同时发挥区位优势,将新的科教融合理念延伸至研究生集中教学阶段,紧密围绕研究生学科方向,充分利用青岛区位优势和海洋科研基础设施条件,组织极具海洋科学特色的学生实践活动。去年学院组织开展海岸带生物样品采集分类、海岛地质地貌调查、船载探测装备实操等多种特色鲜明的科研实践,达到了以科研实践促进基础知识学习的效果。
随着校城融合、校企融合、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未来将会有更多高校科研成果在青岛落地扎根,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成果支撑。
如今,古镇口大学城加快拔节生长,一座“没有围墙”的公共图书馆已经初具规模,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全国大学城单体建筑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成为古镇口大学城内各个高校、院所、企业共享的智力资源;中石大古镇口校区西区规划早已出炉,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实验楼等新建筑主体将加快建设;海大西海岸校区二期建设重点项目体育教学中心及游泳馆,正加紧办理前期手续,预计今年年底开工建设……大学与城市双向奔赴、共融共生的乐章将在这里持续奏响。
古镇口核心区内七所高校落子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