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成龙
今年8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青岛自贸片区三周年综合评估报告,认为“青岛片区制度创新数量多、质量高、效果好,尤其是首创占比35%,远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平均水平”,“有力彰显了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国67个片区中处于第一梯队”。
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试点任务最集中的片区,青岛自贸片区获批设立三年来的改革实践,是青岛全面深化改革的缩影,也是青岛以高水平制度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生动注脚。
大潮奔涌,逐浪前行。十年来,青岛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拓展改革广度、掘进改革深度、提升改革温度,全面深化改革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形成一套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青岛打法”。
改革广度不断拓展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提出一系列改革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青岛市委坚决扛起改革重大政治责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持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全市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生机活力。
特别是2019年以来,青岛市在机构改革后第一时间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调整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督促区市、部门完善改革工作体制,构建起上下贯通、无缝对接的改革运行体系。截至目前,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累计召开会议57次,研究审议改革方案259个。
《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青岛市市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项项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改革落地有声,青岛改革广度不断拓展——
经济体制改革紧锣密鼓,经济活力持续迸发;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主法治底色鲜明;文化体制改革激活春水,城市软实力持续提升;社会体制改革持续创新,民生短板加快补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履铿锵,美丽青岛深入人心;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改革深度不断掘进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
回首过往十年,这是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也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城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十年。
这十年,青岛交出了一份经济发展的合格答卷,也迎来一系列改革开放的重大平台机遇——201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为第9个国家级新区;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同年8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青岛自贸片区挂牌……
“总书记有号令、中央有部署,青岛见行动。”十年来,青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瞄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坚持解放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全链条开展制度创新,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一方面,聚焦重大国家战略抓改革,突出重大战略的改革牵引作用,围绕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之重任”,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
上合示范区持续推进经贸便利制度创新、“友城+经贸”模式创新和金融保障机制创新,推出“智创上合”制度创新品牌,首创上合贸易指数、“信用上合”等40余项富有上合特色的创新成果;青岛自贸片区获批设立三年来,106项国家赋予的试点任务形成226项创新成果,其中79项为全国首创,2项全国推广,29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围绕经略海洋,实施24项在全国具有重要引领性、首创性、示范性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另一方面,坚持把市场化改革作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深刻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最大限度聚合优质资源要素,促进互动耦合、实现价值倍增。
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坚定不移抓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加快打造24条重点产业链,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能源汽车、食品饮料等7个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四新”经济、海洋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均突破30%;
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推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完善科技创新服务,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以市场化方式组建创新联合体,一批“国字号”研发平台加快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54家;
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出台国内最优创投风投十条政策及政策2.0版,连续四年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全市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436家,管理基金1895支,管理规模1777亿元,截至2021年底,青岛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86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38家;
在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完成双星、海信等市属企业集团层面混改,青岛首支国家级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正式落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93项改革任务100%完成,总体完成率达99%;
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个方面下功夫,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市场主体和各类人才创造广阔发展空间,目前,青岛市场主体突破200万户、十年翻了两番,上市公司达到76家、增加2倍多,人才总量达到257万人。
改革温度不断提升
“通过构建小课堂、小讨论、小公益、小爱心、小互动、小建议等协商议事场景,形成小事简议、急事快议、难事众议的网格协商议事氛围,成功解决了社区卫生脏乱等问题,以前的卫生死角现在变成了‘口袋公园’。”说起“微改革”带给居民的新变化,家住市南区湛山街道湛山社区的王女士高兴地说。
满满获得感,彰显改革含金量。
改革推进过程中,青岛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重大民生领域改革,推动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围绕学有优教,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出台统筹推进市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围绕病有良医,实施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保险“琴岛e保”,深化“三医联动”医改工作,推进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围绕就业保障,建立就业创业政策风险防控长效管理机制,建设青岛市“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围绕司法公正,深入推进政法机构改革,完成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等改革试点任务,强力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出声、出解、出治……
不仅如此。为了让群众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青岛还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低效片区开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山头公园整治等工作,推动城市面貌实现新变化,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
一项项改革成果,让青岛这座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更暖了人心、聚了民心。
改革未有穷期,改革一直在路上。
新征程上,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部署要求,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更硬作风推进改革,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