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学校是家门口的好学校?怎样才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市南区举办的一场强校提质工作汇报恳谈会上找到答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个性化发展悄然发生”“集团化办学使得一加一大于二”……在这场恳谈会上,市南区8所公办初中校长轮流汇报了一年来强校提质的举措及成果,会议也邀请了部分学校的家委会主任,以及部分市南家长,共同见证“家门口”公办初中的教育成果。2023届中考生是青岛“公民同招”落地后的第一届毕业生,青岛实施初中强校提质行动也满一年,市南公办初中今年中考全面实现正增长,其中多校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各项数据令人振奋!
学 校
“一生一案”升级课堂教学新样态
“青岛一中市南分校正式揭牌后,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学校中考成绩实现跨越式提升。集团组织的‘一中杯’邀请赛,推出的‘筑基计划’课程受到社会广泛好评,组织学科竞赛、文体竞赛、科创竞赛等活动全面发掘特殊禀赋的学生,制定‘一生一案’跟踪培养计划,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青岛一中市南分校(青岛市市南区琴岛学校)校长郭文雯向与会嘉宾讲述了学校如何充分发挥青岛一中资源优势,实施十二年贯通培养;如何通过学段贯通、学科知识系统贯通、教师跨学段贯通、家校社系统贯通,实现教育价值追求转变、育人方式转变、评价方式的转变。
青岛第五十七中学校长董涛阐述了学校以省级“十四五”立项课题“全链式高阶思维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为抓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深度学习,让学生自主成长的舞台更宽广,让青年教师成长更迅速,教学成果获评青岛市一等奖。学校创建优质特色课程新体系,深耕教学研究,迭代升级课堂教学新样态。2023年中考成绩实现历史性跨越,普高达线率增值幅度连创新高。学校也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校园和青岛市五星级阳光校园。
营造“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环境
青岛第二十六中学教育集团浮山校区聚焦素养培育,用课程创新点亮发展之光,与山海携手共创“会生长的学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精准施策,微雕课堂,力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实现普高一段线达线率连年攀升。优化全环境育人,擦亮学校“十个一”特色项目,艺体社团频频获奖,搭建特长学生发展平台。推动“悦读强校”,用智慧和温暖,为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长跑铺设发展之桥。京山校区紧盯“强校”内核,积极推动“强课堂”“强课程”等核心要素优化,在2023年学业水平考试中继续高位领航,始终保持教育教学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勇挑“融合型”集团化办学使命担当,引领浮山校区“同频共振”,在课程搭建、队伍培养、育人品质、智慧教育等领域孕育累累硕果。学校借助与青岛二中教育集团的深度合作,营造“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环境。
两个校区秉承“融合型”集团化办学优势,实施一体化管理的创新举措。推动优势共享,发挥青岛二中教育集团创新人才培养资源的引领作用,共享共用青岛二中科创中心,共建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推动课程优先,发挥青岛二中“星光课程”体系的引领作用,结合青岛二十六中“山海松兰书院”课程优势,合作研发小初高跨学段深度衔接的高品质教育集团共享课程。推动研训提优,成立集团教育教学研究院,开设多方向教师研训课程,打造更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
在“微变”中合力构建育人新体系
“学校现有2个市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3个市级学科基地、2个区级五星级教研组、18项在研课题、8个区级优秀教学法。多名教师获得省市区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称号,在各类优质课比赛中多人次获奖。”青岛第五十九中学校长吴秀伟介绍了学校坚持“全面发展+最优成长”育人理念,构建“金鼎”特色文化,确立“三知立德、四自树人、双涯育才”培养路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扎实举措。青岛第五十一中学校长王凯红介绍了学校在今年自招工作中创造的历史性突破,并系统讲述了学校推动的微变革举措:关系微变——“家庭文化”让干部转身为老师们的贴心人;管理微变——骨干教师转身为办公会的主人公;机遇微变——共同体合作办学,互通资源,借力升级;策略微变——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有学头、有奔头”;合作微变——建立合力同心的家校社育人体系。
两所学校组成的教育集团依托“聚合型”共同体合作办学,常态化组织干部团建、班主任沙龙等特色活动,在青年教师培养、联合教研、学生活动、升学指导、家校社协同育人、班主任培养等方面相互借鉴、协同推进,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联系”,切实推动资源共享与整体提质。
差异化教学让每位学生绽放精彩
青岛第七中学校长刘晓梅介绍了学校稳步推进的“三二三”工程,通过提优补弱、差异化教学让每位学生绽放精彩。学校构建“两翼齐飞”格局,全环境育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三轮驱动”体系,聚焦教学模式、集备模式与强班建设,发挥教师、学生和家长合力,构建七中“和谐号动车组”;与集团校青岛第二十四中学合作开发小初、初高衔接课程,合力开展自招辅导及差异化教学,携手共建高质量育人新模式。
2023年学业水平考试中学校在持续高位发展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青岛第二十四中学校长唐衍宏阐述了学校以市级分层教学课题研究为引领,以“分层教学”为抓手,在三个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分层教学模式探索。自2020年以来,学校中考成绩已经实现四连升,今年普高达线率再创新高。学校将强化教师培优工程,着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强化教学倍增工程,以大单元教学为抓手,深化分层教学实践;强化成长倍增工程,以全员班主任管理模式为基石,以艺体特色班及社团为抓手,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七中与二十四中组成的“聚合型”教育集团不断创新合作办学路径,不断提升集团化办学品质,在初小衔接交流合作、自主招生联合辅导、学生干部互助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实现了双赢。
声 音
焦淑军:
市南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关注每一个孩子成长
“市南教育在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感召下,聚力健全工作机制、聚力加强队伍建设、聚力推进集团化办学、聚力提质教育教学、聚力提升育人品质,实现了2023年市南区生源保有率的持续提高和学业水平考试增长率的高位领航。”市南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焦淑军对区域强校提质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梳理,“市南教育正迎来新一轮变革提速,为推动强校提质工作走深走实,需做好‘五个坚持’:一要坚持聚力攻坚,持续提升教育保障水平。二要坚持改革创新,持续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三要坚持探索实践,持续健全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四要坚持项目驱动,持续搭建资源互联融通机制。五要坚持统筹兼顾,持续推动教育评价改革。”
家长代表:
家校合力为孩子保驾护航
“青岛第五十七中学近4年已经考入了3个清北学生,这个成绩放在全青岛市也是很‘能打’的!”“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学校一个都没落下。”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家长代表于晋激情洋溢地概括了学校“擦亮尖子”“稳住主干”“提携后进”等“接地气”的做法,真诚感谢学校为家长提供了系统性、个性化升学指导。
青岛第二十四中学家长代表、原家委会主任刘珊珊饱含深情地分享了家中两个孩子在校期间与老师和同伴共同成长的经历,讲述了自家孩子在学校科学育人理念引领及教师倾情无私陪伴下健康成长、顺利圆梦二中的感人故事。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