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8月22日讯 海参是单一产值最大的海产品,海参产业已经形成一个从育种、养殖、加工、流通到销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近日,北方地区首笔“海参贷”成功落地青岛自贸片区,标志着青岛自贸片区海洋产业金融创新迈出了坚实一步。
近年来,我国海参产业一直处于扩张态势,据测算,海参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千亿元,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长期以来,北方海参产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备受关注的便是缺乏高效快捷的金融支持,这也是制约北方海参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今年春季,鲜辽参价格低至30元—40元每斤,而福建霞浦海参价格为50元—60元每斤,究其原因,与北方没有方便快捷的海参仓单质押贷款业务有一定关系。北方养殖户既急需资金,又担心夏季高温导致海参大面积死亡,只能低价销售活海参。
为解决这一问题,经青岛自贸片区与山东港口投控集团的共同推动,同时联合青岛港怡之航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威海港冷链运营中心,创造性地设计了场景化质押融资模式,推出了“海参贷”创新产品。通过搭建资金方、仓储方、监管方、质检及价格监测方等共同合作开发的业务场景,打造了货押业务快速放款、批量化开发的新模式。首笔“海参贷”成功落地后,又陆续为多家海参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融资金额累计近6000万元,在北方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张孝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