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社区医院、建筑垃圾处理等民生话题建言献策
青岛早报 2025年02月11日 杨博文 吴冰冰

  张宁

  邓庆尧

  邢昌友

  王艳芳

  提升社区医院医疗能级,拓宽社区医生职业发展空间;推进公交候车亭及智能化站牌建设,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今年青岛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围绕社区医院、智能化站牌建设等众多民生话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 张宁

  提升社区医院医疗能级

  “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大型综合医院往往人满为患。一些慢性疾病和常见流行疾病应尽量采取分级分流治疗的方式,由各社区医院接诊治疗,既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也方便了群众。”市人大代表,山东文康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高级合伙人张宁表示,社区医院承担着基层医疗服务的责任,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因此加强政策扶持、加大总体投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张宁建议,一是针对社区医院医生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体系,为社区医院医生提供集中脱产学习的机会,打开互联网在线教育培训的端口,建立和高水平医生的联系,以传帮带的方式提升社区医生诊疗水平。

  二是加强社区医院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培养、交流、晋升方面给予支持。完善社区医生奖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岗位补贴、薪酬改革等方式切实提高社区医生的收入。畅通社区医生职称晋升通道,加大社区医生与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人员交流频率。鼓励专科医生下沉社区开展医疗临床服务和业务指导。

  三是改善硬环境,加大对社区医院的资金投入,更新和补充医疗设备,扩大社区医院诊疗室面积。

  四是提高软实力,加强各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对社区医院的实时链接。对社区医院的诊疗进行实时指导。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度,引导居民在日常慢性病和轻微病症中首选社区医院就医,达到医疗资源的分级合理配置。

  ●市政协常委 邓庆尧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

  建筑垃圾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五大固废之一,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法规30余项,要求各地建立全过程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垃圾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行为,加强处置设施和场所建设。市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青岛市虚拟现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邓庆尧认为,建筑垃圾实际是一种生态环保、经济实用的原材料,可以加工成各种再生制品,如生产再生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制造再生砖、砌块、墙板、装饰材料,可以加工为农林用土和堆山造景等。因此,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价值。

  对此,邓庆尧提出,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与法律保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建筑垃圾的处理要求和管理规范。加大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企业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投资。二是形成城市垃圾闭环管理体系,对城市垃圾管理系统进行一体化规划,从源头管控、中转清运、处理加工、循环利用等方面,形成城市垃圾分类、清运、处理、再利用的闭环体系。三是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支持建筑垃圾处理领域的新技术研发,推广建筑垃圾高效处理、资源化再利用的技术,包括智能化分拣系统、绿色建筑材料生产技术等;通过示范项目展示资源化处理的成功案例,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进行模仿与推广,形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良性循环。

  ●市政协委员 邢昌友

  推进公交智能化站牌建设

  公交候车亭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目前,青岛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现有公交候车亭3800余个,多为2018年以前建设,超过10年以上的公交候车亭占比约68%。同时,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智能高效、便捷出行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市智慧站牌的更新工作正在逐步推进,目前已在万象城站、天泰体育场站两处公交站点试行安装了智能化电子站牌,但距离深圳、杭州等城市有较大差距。为此,市政协委员,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邢昌友带来关于统筹推进我市公交候车亭及智能化站牌建设运营的提案。

  邢昌友提出,一是制定公交候车亭建设及运维管理办法。实施青岛市公交候车亭设置标准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公交候车亭统一标准,规范候车亭的设置、管理及运维,明确升级改造候车亭的资金来源,完善相关审批流程,加强政策保障,不断打造时尚美观、安全舒适,具有青岛特色的城市驿站。

  二是加强对候车亭的统一管理。对现有存量公交候车亭进行资源整合,稳妥推进青岛市候车亭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参照国内其他城市的做法,由国有公交运营企业负责建设、维护、保养,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匹配青岛城市形象。另外,在新建、改扩建道路时,明确列出候车亭建设的相关费用,确保候车亭与市政道路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投用。

  三是大力推广智能化电子站牌。完善实时公交报站信息,增设便民设施,提供生活服务、检索旅游信息、手机充电等功能,提升群众公交出行智慧体验。

  ●市政协委员 王艳芳

  打造“精治小区幸福家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民小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其物业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当前,物业管理行业面临诸多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物业公司的成长发展,也直接影响“精治小区幸福家园”建设。对此,市政协委员、市北区洛阳路街道郑州路社区党委书记王艳芳,带来了关于提升物业服务质效,打造服务规范业主满意的“精治小区幸福家园”的提案。

  为推进物业标准化管理,构建和谐社区环境,王艳芳提出,一是加强行业管理监督,对物业公司的成立、退出及服务质量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出台相关政策,对优秀的物业公司进行奖励评优,对差的物业公司进行督导,向国内其他城市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和应用。

  二是成立业委会并加强其作用,明确业委会职能,确保其在物业管理中发挥监督、协调和决策作用,加强相关行业对业主委员会的赋能和指导;业委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业主意见和建议,及时与业主、物业公司沟通,解决问题矛盾;加强业委会成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三是优化沟通机制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建立固定的沟通渠道和即时反馈机制,确保业主诉求得到及时响应;组建相关业主群、创新APP和小程序等应用软件,让居民可以畅通对物业服务的意见建议。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 吴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