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青岛赛区比赛现场。
青岛350万亩小麦正在抢收中。今年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深挖机收作业潜力,降低机损率确保颗粒归仓。记者在18日举行的山东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青岛赛区现场获悉,截至18日下午5时,全市应收小麦350万亩左右,已收331.7万亩,当日上阵联合收割机5100余台(套),玉米机播179.42万亩,麦收进度达到九成半以上,小麦机收、玉米机播率达到100%。
机收损失率再降0.1%
当天上午9时许,随着“比武开始”一声令下,10名农机手驾驶小麦联合收割机“鱼跃而出”。伴着麦穗的阵阵清香,10台收割机穿梭在莱西市院上镇岘沽村的田间地头,“吞”入沉甸甸的麦穗,“吐”出金灿灿的麦粒。与普通麦收不同,在收割机作业完毕后,专家们走进地里,对农机手收获和遗漏、损失的小麦进行综合考量,由此判断小麦亩产量,测算每平方米小麦损失率。
经过现场测算,参赛的10名农机手的减损率均低于1%,来自莱西的农机手赵勇以0.36%的机收低损失率夺得青岛赛区的冠军。据介绍,本次大比武前5名的选手,将获得“山东省粮食机收减损之星”称号,颁发“山东省粮食机收减损之星”奖章和证书;其余5名选手颁发“山东省粮食机收减损优秀选手”证书。
“机损率的大小,不只是在于机手的驾驶技术,更多的是对小麦成熟程度的把控和联合收割机的调试。”聊起如何降低机损率,获得比武第一名的参赛选手赵勇打开话匣子,“拨禾轮的转速、筛片的角度、风箱吹风的大小,都是机损率的影响因素。”赵勇介绍,比如在小麦成熟后期,小麦比麦糠要重一些,风箱的速度就要调小一些。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举办机收减损比赛,就是想通过培训、竞赛交流,提高农机手的机收操作水平。”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处负责人说。
培训各类农机手1万多人次
“对待收割机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次下地作业前,都要对机器各个部位进行维修保养,调试好各种参数,做到均匀收割,才能保证颗粒归仓。”有10余年农机作业经验的比武竞赛一等奖选手仇文君告诉记者。
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是“三夏”机械化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岛积极组织开展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持续提升机收质量。加大低温循环烘干、机械深松、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化作业装备与技术推广力度,提升农机手操作技能,全面提高“三夏”农机作业质量,为秋季机收减损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培训各类农机手1万多人次,力争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机收减损、机播提质都是抓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关键环节。当天活动现场,还组织了高性能精量玉米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演示,推动当前主流机播技术装备升级更新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引导农户、农机手“选用好机”“把机用好”,提升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
已完成补贴资金5000万元
“三夏”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全力保障“三夏”机械化生产顺利开展,力争夏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强化高端智慧农机推广,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发展应用农机作业智能监控系统,目前我市深松作业智能监控设备总量千余台。全市检修农机具18万台(套)。
我市对“三夏”生产所需大型复式高端智能农业机械实行优机优补,加快补贴办理,确保高效低损联合收获机、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等“三夏”所需农机装备应补尽补,及时投入农业生产,已完成补贴资金5000万元,补贴3000多台(套),全市小麦联合收获机达到8000多台。
我市做好农机跨区作业通行服务保障工作,印发农业机械跨区作业通告,开通24小时服务保障热线,发放跨区作业证1200余张,会同交通部门在辖区内高速路口设立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25个,开通“绿色通道”,加强外地来青跨区作业机械通行保障,确保农机跨区转运通畅。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孙晶 通讯员 张杰 冯志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