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驾驶小麦秸秆打捆机在麦田作业。
早报6月18日讯 18日,在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郭家庄村,农民驾驶小麦秸秆打捆机在麦田作业。正值麦收时节,即墨区在做好小麦抢收的同时,大力推广小麦秸秆回收再利用,把回收的秸秆用于畜牧养殖、生物质发电等领域,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麦秸打捆再利用
当天上午,记者在即墨区蓝村街道郭家庄村看到,麦收过的田地里一辆辆搂草机、秸秆打捆机穿梭其中。搂草机将麦秸聚拢,秸秆打捆机一“扫”而过,随之“吐”出一个个麦秸捆包……麦收时节,即墨区大力推广小麦秸秆回收利用,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秸秆回收可用于农业种植养殖、生物质发电等领域,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还能给农民带来额外收入。
记者获悉,这些收集起来的小麦秸秆将被运送到附近的青岛和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那里,秸秆经过粉碎后,与其他原料按比例搭配,进行集中发酵。
“小麦打捆后,混入牛粪、尾菜、有机物料腐熟剂,用机器搅拌均匀后堆成大垛。我们会定期检测水分和温度,然后定期补水。经过一两个月的发酵,再转移到棚里进行沉化。”谈起小麦秸秆变废为宝的过程,青岛和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环保部经理郑玉莲介绍。
记者了解到,即墨区常年种植小麦60多万亩、玉米60万亩、蔬菜15万亩,每年收获季,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蔬菜尾菜。2021年,即墨区在移风店镇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率先开展生物多效堆肥示范点建设,生产的肥料被就近还田,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变废为宝增收入
近年来,即墨区大力推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和原料化“五化”利用,同时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引导农民购置秸秆打捆机,使秸秆回收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产业,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避免了焚烧带来的污染。
位于即墨区灵山街道的润丰蓝莓园区共有蓝莓200亩,自2019年以来,每年施用秸秆生物堆肥2至3吨。增施秸秆生物堆肥以后,蓝莓果子上色早,酸甜味浓,口感细腻、果渣少,有特殊的香味,每年增收30%以上。青岛国香天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桃园120余亩,从2019年起,每年秋季亩施生物堆肥5至6立方米,桃子产量和品质逐年提高。“今年早熟的桃子6月底上市,预计每亩产量4000至5000斤,每亩增收2至3万元。”园区负责人孙正美说。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张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