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创新高 年轻人却在“逃离”电影院

青岛早报 2022年01月14日

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于影视行业来说,更像是一个重整旗鼓的提振之年:472.58亿元!这一成绩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再度登顶全球第一,年票房恢复疫前的74%。如此亮眼的成绩取得不易,其间疫情反复、观影人群流失皆对电影票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从而也充分证明了国内电影市场的强大生命力,也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更多的信心。

2021年度十大卖座影片

1

《长津湖》57.64亿

2

《你好,李焕英》54.13亿

3

《唐人街探案3》45.23亿

4

《我和我的父辈》14.76亿

5

《速度与激情9》13.92亿

6

《怒火·重案》13.29亿

7

《中国医生》13.28亿

8

《哥斯拉大战金刚》12.33亿

9

《送你一朵小红花》11.96亿

10

《悬崖之上》11.90亿

主旋律爆发进口片“失宠”

  主旋律影片是今年电影市场的主力军,随手罗列一下,就有以革命历史为背景的 《1921》《革命者》,根据2020年抗疫真实事件改编、聚焦医生群体的《中国医生》,展现抗美援朝的战争片《长津湖》,通过家国视角刻画时代记忆的 《我和我的父辈》……区别于以往主旋律影片的说教意味,今年这些电影被业界定义为“新主流电影”,在题材、审美和制作上都呈现出创新趋势。比如,通过小人物视角表现宏大历史的手法越来越常见,借助现代的工业化制作完成新主流叙事,《长津湖》的全LED虚拟拍摄就是典型。

  这些主旋律大片堪称是人气与口碑的双赢之作,综观今年的票房榜,《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分别斩获57.64亿、54.13亿和45.23亿,这些加起来就相当于全年票房的三分之一,其中《长津湖》和《你好,李焕英》还创造了影史新记录,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三。

  但与主旋律影片高歌猛进的趋势背道而驰的,则是以往电影市场的“宠儿”进口大片,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映的进口片在70部左右,这一数字比往年少了近三分之一。一直以来,它们都在非大档期中承担起调节市场的作用。但从今年来看,进口片整体票房不尽如人意。在大片本就不多的情况下,破10亿的仅有两部:《速度与激情9》和《哥斯拉大战金刚》,《失控玩家》《007:无暇赴死》在5亿上下,《沙丘》则不足5亿,且观影反响差强人意,《速度与激情9》成系列口碑最差,《007:无暇赴死》引发审美疲劳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票房数据。数据显示,国产电影票房为399.27亿元,占总票房84.49%,进口片占比不到20%,两者票房占比已达到8:2,意味着进口片倒退至2016年票房的一半水平。当然,进口大片的“疲软”也是多种原因的叠加,其中疫情影响是其中的主因,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曾表示,“西方电影大国也面临疫情的冲击,他们复工复产的速度要晚于我们很长时间,包括《007》都是疫情前的‘库存’。 ”

档期至上小体量影片崛起

  唯档期论,在整个2021年的票房走势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仅以票房前十的影片来做分析,这些票房爆款大多集中在春节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等重点档期。热度之下难掩影片在热门档期之外的遇“冷”。 2021年的两大票房档期当属春节档和国庆档,其票房收入分别为78.4亿元和43.9亿元,两大档期的收入总和占到了全年数据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大家只愿意在节假日走进影院去看头部大片,而留给非节假日的非热门影片的余地并不太多,这样的观影趋向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电影票房在非节假日的断崖式下跌。以《唐人街探案3》为例,45亿的票房成绩位居年度第三,而第四名的《我和我的父辈》仅有14亿元票房收入,其间缺失的30多亿元意味着观影热度的极度不均衡,甚至可以这样说,每一个热门档期爆款的诞生,都伴随着一批“炮灰”,档期影片疯狂内卷,档期之外一片惨淡的怪现状并不利于电影市场长期且可持续的发展。

  在传统的档期之外,“520”、六一、七夕、跨年档等一批非传统热门档的新档期正在崛起。 “520”上映的《我要我们在一起》,便是主打爱情片核心受众,取得首日接近1亿、最终3.26亿的票房成绩。自《地球最后的夜晚》正式开启跨年档仪式感营销玩法以来,市场逐渐认知到跨年档的潜力,例如《穿过寒冬拥抱你》便打出了“拥抱跨年”的旗号,并收获首日3亿,越来越多的新档期或有待发掘,逐步成长。

  此外,在大体量的主旋律影片大行其道之时,小体量的类型片则为电影市场带来了更多惊喜。关注重男轻女等社会现实问题、亲情题材的《我的姐姐》,被称为“剧本杀电影”的《扬名立万》,豆瓣评分均在7分以上……相比重工业大制作,这类电影通常有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年末诞生两大国产片最高口碑之作,《爱情神话》《雄狮少年》并列豆瓣8.3分,这些影片也同时展现出了新生代电影人蓬勃的创造力。

高票价背后是00后的“逃离”

  2021年的高票房并未与观影人数成正比,相反,观影人次的下降则让票价问题凸显了出来。这几年来的观影数据显示,2017年的观影人次为16.24亿,在2018年、2019年这个数字上涨到了17.18亿、17.28亿,2021年,尽管全年上映影片共697部,创历史新高,观影人次却下降至11.53亿,意味着将近三分之一观影人次消失了。在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在媒体采访中提到,“观众在越来越青睐国产片、主旋律大片的同时,人次在减少。今年(2021年)的平均观影年龄达到29岁,2019年的平均观影年龄是21.7岁,说明年轻观众在流失,所以还是要解决创作源头的问题。 ”

  观众的流失必然意味着票价的走高。 2021年达到40.28元,比去年高3.3元。 2021年春节档的平均票价更是高达48.9元,超过2019年的39.7元和2020年的44.7元。春节档期间,部分一线城市影院甚至惊现百元票价。在百元这个区间,可供替代的娱乐项目太多,电影早已不是唯一选择。票价的上涨意味着观众心理预期也进一步提高,在影片内容质量无法匹配高票价时,其口碑将进一步遭到反噬。单一的观影供给,显然已经不再是影院的主要出路,近些年来,影院也在不断探索其他丰富收入渠道的途径,如增加卖品、场地租赁等。在上海、成都也已出现了“影院+剧本杀”等探索实验,这些探索未必立竿见影,但至少在“影院+多元业态”的路上迈出了更远的一步。而以00后为代表的“Z世代”更感兴趣的内容是二次元、超级英雄片、科幻、青春爱情等,如何寻到能够吸引他们走进影院的爆款之作,当是接下来的影视工业方向。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片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