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各级党委特别是市县党委要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常态化地抓,让老百姓可感可及。”2024年以来,青岛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聚焦民生“急难愁盼”,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动真碰硬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办成一批可感可及的实事,推动集中整治取得扎实成效,让人民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真情“纪”实
聚焦燃气“小切口”
守护万家“烟火气”
“快要通天然气了,这可解决了我们的大心事啊!”在黄岛区珠海街道,机井队小区燃气配套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居民隋玉斌开心地表示。
在此之前,不通燃气是这个老旧小区居民的“心病”。在黄岛区珠海街道举办的“问廉问政·板凳会”上,机井队小区的居民纷纷发言,“平日里使用罐装煤气价格挺高”“没有燃气,冬天用热水很不方便”……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4年以来,黄岛区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将城镇燃气安全问题作为推进落实群众身边的15件具体实事之一,由区城市管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整治小组集中推进解决。很快,此次“板凳会”上的群众诉求就反映到了联合整治小组。随后,小组工作人员主动与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负责人对接,并组织各职能部门展开勘察调研。
据了解,机井队小区共有4栋老旧居民楼,小区周边分布有加油站、工厂等,市政管线密集,环境较为复杂,缺乏燃气配套施工作业面,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无法在公共区域建设配套燃气设施,成了这个小区安装燃气的“拦路虎”。
“小区三面紧邻多处厂房和居民住宅楼,紧靠密集的市政管线,门口由西北向东南方向还有暗河,铺设燃气管线施工难度很大。”联合整治小组有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多重困难,联合整治小组经多次专题讨论和现场调研,创新思路打通“堵点”,提出借用小区隔壁公司厂区道路铺设燃气管线的设想,并反复上门协调争取该公司的理解支持。之后对接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证办理进度,督促燃气公司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推进。同时,协调相关企业为小区用户提供户内燃气器具优惠套餐,同步统计居民用户信息,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机井队小区燃气设施配套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小区居民很快就可以用上天然气了。
“天冷了,燃气通了就可以温暖过冬了。”居民隋玉斌对改造充满期待,笑着展示了他手机里保存的一张二维码图片,那是黄岛区物业服务“码上办”的二维码,“社区来走访的时候说,安装期间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扫码通过这个小程序反映。”
为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加大力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黄岛区建立健全居民联络处,通过集中张贴公布“码上办”二维码等方式,广泛收集安装燃气过程中居民反映的诉求信息。通过全面梳理分析诉求焦点,对个性化问题把脉问诊、对症施治,对燃气管道设备老化、腐蚀严重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列出问题排查清单,全面起底全区整治燃气管道安全问题,目前发现的1606处隐患问题已整改完成,管道“带病运行”的风险隐患已消除。
“除在全区面上有计划地摸排隐患外,我们还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实行动态更新、销号管理,对燃气管道管网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据联合整治小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5.7公里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已全面开工,建成后将惠及群众万余户,有效解决管道“超龄运行”问题,切实保障群众用气安全。(黄岛区纪委监委)
绘好“一图”台账
摸清“三资”家底
“以前村里有多少家底我们都不清楚,现在有了‘一图一台账’,村里的‘三资’情况一目了然。”在胶州市胶北街道杨戈庄村村委办公室里,村民们围在“三资”公示栏前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
杨戈庄村位于胶北街道东南方向,属于典型的城边村,村庄内企业占地较多,地理位置优越,前期发展势头较好。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杨戈庄遇到了发展瓶颈。
“村里很多地块都是本村村民在承包,但由于大伙签订合同的时间、背景等都不一样,价格存在较大差异。拖慢了村庄发展速度。”说起村里的“三资”问题,村里的党员干部犯了难。
2024年,借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集中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起底大清理行动的契机,杨戈庄的党员干部们多次召开议事会,讨论制定“三资”清查方案,并成立“三资”清理工作小组。
要开展“三资”清查,就要推翻很多过去已经签好的合同,涉及村里很多企业、工厂的资金问题,要让商户和村民都接受、配合,实属不易。
为消除村民们的顾虑,村“两委”干部与全村54名党员第一时间站出来接受实地测量并重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群众纷纷加入“三资”清理工作。在他们的影响下,村民们主动配合驻村干部查阅了近30年来的286本账簿、582份凭证单据,实地测量了村庄土地1311亩,不仅给村里省下了10余万元的土地集中测量费用,村集体自2025年起还可收取土地租赁费87.4万元。
除了杨戈庄,胶州市其他村庄也在积极行动。
2024年夏天,三里河街道法家茔村的海大夜市成了当地居民的热门打卡地。夜幕降临,居民汇聚在此,品尝特色美食,观看精彩异常的灯光秀和演出。
昔日,这里还是建筑废料遍地、生活垃圾堆积的废弃车间。这片300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始终是村干部和村民关注的重点。“现在大家喜欢逛夜市,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建设一个?”“对啊,这片土地周边有学校,人流量大的优势可以利用起来。”议事会上,党员干部和群众围坐一起讨论研究,一致决定借助企业力量发展夜市。经过招标建设,海大夜市一开张就成了法家茔村远近闻名的新名片。每年为村集体增加26万元租金收入,还为村民创造了小吃摊位、卫生清洁等创业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各镇、街道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实招,推进“三资”清理,助力村庄发展。比如,里岔镇注重农村资产的盘活利用,通过镇级“共富公司”模式参与,盘活闲置农房400余套。胶东街道注重以宣传力提升执行力,在各村村务公开栏张贴“三资”起底清理行动宣传明白纸,组织村干部集体签订承诺书,不断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洋河镇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十亩田村为突破口,积累工作经验、优化工作方法,带动全镇村庄清理“三资”……
截至目前,胶州市811个自然村已全部完成“三资”起底清理,累计清理账外资产357处,账外土地资源3095.78亩。村庄均绘制本村资产、资源“一图一台账”,标清绘明各项信息,统一发布至“数字农经”平台,村民群众通过扫描村庄公示栏中的二维码,就可以随时轻松查询“家底”。 (胶州市纪委监委)
做实“三资”清理
助力乡村振兴
冬意渐浓,初雪已至,平度大泽山尽显静谧与壮美。山脚下,闻名遐迩的响山潘石头民宿简朴温馨,与傲然屹立的苍松翠柏融为一体,带给游人独特的山间体验。
“我们村原本就依山傍水,现在村里设施改头换面,村子越来越美,过来游玩度假、体验乡土民宿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响山潘石头民宿主理人谭宁乐呵呵地介绍,2024年到村游客比往年增加了30%左右。
谈到响山潘家村的变化,大泽山镇瑞峰村党委书记周新彬指着一张村级资产资源分布图感慨道:“响山潘家村是瑞峰新村的8个自然村之一,村集体‘三资’清理可真是让响山潘家村越来越富、越来越强了,干部有干劲,村民觉得有奔头!”
周新彬介绍,响山潘家村发展民宿资源得天独厚,优势明显,现存较为完整的石头房就有100余处。前几年村庄因势探索生态旅游,却在盘活闲置资源、资产过程中陷入“僵局”。因为集体资产底数不清、租赁发包不规范,旅游开发单位不敢“入局”,“三资”清理势在必行。
“三资”清理从摸清底数开始。“我们对全村的资产逐笔逐项排查清理,发现了租赁建设用地到期未收回、部分群众乱占‘四荒’开垦、闲置房屋管理混乱等问题,影响了村集体增收。”响山潘家村党支部书记潘宗强说。
潘宗强带领村干部通过在图上标注的方式,直观展现响山潘家村能够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的机动地、建设用地(闲置废弃宅基地)、未利用地中的“四荒”、经营性资产等村庄资源资产信息。
“底数摸清了,工作就有了方向,我们一方面努力盘活集体资产,能收的收回来,能用的用起来,另一方面及时公开‘三资’信息,鼓励村民参与进来,积极建言献策。”潘宗强说。
“现在我们村里有多少资产,每个月的资金花在了哪里,有什么收益都公示得清清楚楚,我们心里更有底了。”响山潘家村村民潘京香说。
底子的摸清为村庄后续发展铺平了道路、腾挪出空间。比如,响山潘家村将清理收回的建设用地和“四荒”地分别用于建设自行车主题运动广场和升级游客停车场,既提升了村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为村庄带来了5万元的集体收入。
一子落,满盘活。响山潘家村在推广“三资”清理经验的同时,与周边村庄共享好的项目和经营模式,聚力打造印象大泽乡村振兴示范区。
“我们吸收学习响山潘家村‘三资’清理的经验,收回了一批原本闲置的老旧宅基地,经过精心改造,变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宿小院,给我们村集体带来了50万余元的收益。”大泽山镇东岳石村村干部付广新说。
大泽山镇以“三资”清理为切入口,撬动各村经济发展的故事可闻可见。平度市坚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各村深入开展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让更多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平度市纪委监委)
涓涓“幸福水”
滴滴“润民心”
三面环水,阡陌交错,风光旖旎的西钟芝村笼罩在晨雾暮云中,静谧祥和,呈现出一幅优美乡村画卷。然而,不久前该村还因农村供水问题,只能望“水”兴叹……
西钟芝村以前是单村供水村庄,水源主要依靠本村地下水,来源单一且不稳定,每年旱季到来,地下水位急剧下降,陷入无水长供、无水可用的尴尬境地,村庄不得不限时供水,保障供水的民生“小需求”成了群众日常生活的“大问题”。
“那时候,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接水,生怕不够用,洗澡都是奢侈的事。”村民周存云回忆起那段日子,依旧感慨万千。
周存云的遭遇并非个例,在西钟芝村,有更多村民深受供水问题困扰,有的从城里买大桶水,有的隔三岔五骑着三轮车到隔壁村拉水,有的直接接雨水使用……
针对西钟芝村的实际情况,莱西市水利局组织河头店镇政府和专业人员多次走村串户,实地调研,倾听村民心声,研究解决办法,确保及时解决困扰村民的难题。方案确定后,莱西市水利局会同河头店镇政府,加班加点抢抓工期,一周之内便完成了引管铺设等工作。
“没想到这么快就吃上了和城里一样的自来水,在外面工作的孩子周末也愿意回老家住几天,再也不用为没有水而担忧了。”望着清澈的自来水流出,村民姜宏伟非常开心。
小小一滴水,关乎大民生。
西钟芝自然村用水问题的解决,只是莱西市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的一个缩影。为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莱西市把保障农村供水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力推进农村饮水提升工程建设。
循着问题找答案,破解难题暖民心。2024年以来,莱西市水利局针对农村供水问题,由点及面、扩大“战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启动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将全市239个村庄纳入改造计划,积极筹措资金,争取国债资金、专项债资金等多渠道支持,保障工程按期保质保量推进;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市自来水公司+镇街专业化管理队伍”的“以城带乡”管护模式,逐村落实水管员,通过市、镇、村三级管理,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加强供应水质检测,实现了村民由“喝上水”到“喝好水”提升,确保了农村供水量足质优。
目前,莱西市农村供水工作成效喜人,3座规模化供水水厂高效运转,日供水能力22.5万方,全市834个村庄已实现规模化供水。 (莱西市纪委监委)
便民停车“增位”
民生幸福“到位”
“转了好几圈都找不到停车的地方,只能坐公交车过来”“停在路边怕被贴罚单,停远了又不方便”“有的找不到车位就乱停,堵得其他车都出不来,我的车都剐蹭过两三回了”……说到崂山区小麦岛的停车问题,前来游玩的市民牢骚满腹。
作为青岛海岸线上的“绿色宝石”,小麦岛以独特的海岛生态环境赢得大量游客的青睐,成为“岛城热门打卡点”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小麦岛及其周边区域车辆激增,东海路、麦岛路通行压力增大,“停车难”成为影响游客体验感的“堵点”。
为解决停车难题,改善交通秩序,崂山区将麦岛路西侧停车场新建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提升小麦岛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城市旅游新地标。
“停车场项目位于崂山区麦岛路以西、东海路以南,以‘麦岛云桥’为设计理念,采用地上地下一体设计,整体地下三层、局部地下四层,规划800余个泊位。”据崂山区城市管理局海绵城市推进科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拟于1月份投入试运行,投用后将有效缓解小麦岛周边停车难题,优化周边交通秩序。
崂山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以“海滨交通微枢纽”理念打造区域交通中心,将公交停车场与社会停车场融合在地下空间内,实现多种方式的便捷换乘,充分提升城市交通设施服务效率。地面空间则按照城市生态修复原则,与小麦岛共同建设成绿草如茵、自然秀美的城市公园,在增加停车泊位的同时,改善区域出行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同时,为减少项目施工对周边市民生活的影响,崂山区投资建设了4米宽临时通道,连接东海路与小麦岛,大大节省步行时间。工地还启用了防尘天幕,有效降低施工噪音和扬尘,受到游客好评。 (崂山区纪委监委)
图说“纪”事
共治共享群策群力
老旧小区焕新颜
市北区纪委监委
走进市北区辽源路街道绍兴路200号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柏油路和漂亮的红砖黄墙,孩童们在球场内新修建的跷跷板上玩耍,老人们在一旁的长椅上休息,处处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气氛。
绍兴路200号始建于1987年,原为青岛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第三分中心,历经30余年的风霜雪雨,楼院变得老旧破败、设施年久失修,居民生活质量也受到影响。
“以前房顶经常掉墙皮和瓦片,让人提心吊胆。每次走在房下都得提高警惕,生怕被掉落的物品砸到。”回忆起绍兴路200号之前的样子,在社区里住了20多年的居民王永春不禁叹了口气。
“有些楼顶因为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天就开始漏水,很多邻居和我反映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家的日常生活。”楼长王玉梅介绍道。
破旧的环境已然无法满足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老旧小区如何重新焕发活力?2024年,绍兴路200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启动。消息一出,居民们连连叫好,纷纷出谋划策。
小区改造好不好,居民最有发言权。“只有汇民智,才能解民忧。”东莞路社区书记孙朴荣表示,“街道和社区组织了居民议事会,邀请居民代表参与改造全过程,广泛征集居民们对于改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有什么问题,让大伙当面说、当面议。一次居民议事会上,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对如何改造小区内的门球场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想在小区里停车太难了!要是能增设更多车位,大家停车就方便多了。”
“小区里缺少活动场所和运动器材,家里的老人孩子想出去活动一下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绿化面积要是能增加一点,环境就更美了。”
“小区里道路坑坑洼洼,晚上出来遛弯一不小心就会被绊倒。”
民生工作靠民声,工作人员边听边记。经过充分讨论并征求居民意见,考虑到“一老一小”活动问题,最终一致商定将门球场翻新改为全龄活动场所,制定出门球场改造方案。“同时,针对居民们提出的停车难问题,我们计划通过拆违、道路拓宽、重新规划社区停车位等方式增设车位,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辽源路街道工作人员说。
2024年8月,“老球场”正式“穿新衣”。东侧新修建了儿童活动设施和成人健身设施,西侧为步行道和自由活动空间。地面采用透水铺设及彩绘喷涂,崭新的地面和湛蓝的天空遥相呼应,一扫从前的破败萧条。
“以前磕磕绊绊怕摔倒,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与老邻居遛弯,一起坐着晒晒太阳的地方,大孙子也能有个安全的地方跑跑跳跳了。”社区居民李女士高兴地表示。
目前绍兴路200号已全面修缮,不仅大大提升了“面子”,还拥有了房屋保温层、防水层等配套设施修葺一新的“里子”。“在共同参与治理过程中,邻里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不仅生活环境更优美了,人心也更齐了。”孙朴荣高兴地说。
如今的绍兴路200号漂亮又热闹。道路平整畅通,车位规划整齐,绿化美观宜人,运动器材种类丰富,居民在休闲广场健身、聊天,享受着小区改造之后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