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岛日报社(集团)数字报纸
12:青报读书
跟随哈佛教授的书单航线,开启一场文学壮游——~~~
跟随哈佛教授的书单航线,开启一场文学壮游——
没有热气球和大象,八十本书环游地球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   (美)大卫·丹穆若什 宋明炜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04
  ■《源氏物语》插图
  ■《杜立特医生历险记》插图
  ■《看不见的城市》插画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从伦敦出发,途经巴黎、开罗、耶路撒冷、加尔各答、上海、南北美洲,再回到伦敦——如同凡尔纳《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主人公福格和“路路通”,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学者丹穆若什教授也开启了一场特别的环球之旅,旅行工具中没有热气球和大象,而是80本文学书。

  土耳其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曾经这样形容老友丹穆若什:他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那个人。正是这个读书最多的人,开出了一张囊括全球80位作家、16个不同城市或地域的私人书单。书单缘起于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哈佛大学自创始以来第一次在学期中间停课,丹穆若什教授取消了年内所有旅行,他回到布鲁克林的家中,像许多在美国东岸居家隔离的民众一样,很久都没有出门。他在哈佛大学网页上开始每日发布一篇文章,讨论一篇世界文学经典,每周通过阅读五本书来探索一个尘世中的地点,周末休息,由此在新冠疫情导致时间序列近乎瘫痪的状态下,仍保有日常作息下的虚构,这本书就是这一探索过程的产物——他在十六个星期内完成了一次环球文学之旅,拟就了一张私属的文学书单。

  从新锐的当代作品到永恒的经典作品,从冷酷的犯罪小说到天马行空的奇幻作品;从伍尔夫、狄更斯、但丁到卡尔维诺、沃莱·索因卡,再到吴承恩、鲁迅、张爱玲、莫言、北岛,三岛由纪夫、马尔克斯、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从薄伽丘的《十日谈》聊到心理学谈话疗法;在古埃及诗人的情诗中挖掘讲故事的智慧;以五个世纪前胡安娜修女的诗歌追问如今的女性处境;从一千年前的紫式部,直到今天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约哈·阿尔哈西……我们随之探访全球各地,与不同的文化、思想和国度相遇,与当地的风土、人物、城市和乡野对话,文学与旅行完美结合,打通时空,将有特殊意义的城市、书籍及作家相互关联。同时,这次环球文学之旅也通过互联网传播,同步翻译到世界各地,包括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罗马尼亚语、德语和中文,彰显它的另一种“世界性”。

  202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丹穆若什的“书单航线”推出了中译本《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他就像老欧洲的文艺复兴人,当文明晦暗不明的时候,他会通过自己思想的燃烧,让思想和艺术的光明延续下去。”译者宋明炜说,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既是重构世界文学的版图,也是为人类文化建立一个纸上的记忆宫殿,这记忆既是丹穆若什个人的,也属于近五个世纪以来世界的共同文化记忆。在丰盛的夏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加入这场文学的美妙旅程,航向更广阔的世界。

  以文学构造对自身和世界的多样化理解

  作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个人亲身经历的世界,另一个是那些让伟大作家赋予其生命和意义的书中世界。哈佛大学教授丹穆若什说,这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源,“将作家们经常是混乱、痛苦的经验转化成持久的、让人愉悦的形式。”《八十本书环游地球》的写作即是如此,它取材于教授在世界上五十多个国家演讲的经历,并从多种多样的文学探索和小说冒险中得以成形。

  文学如何与世界相遇,世界又如何为文学注入生气?这是《八十本书环游地球》的写作主旨,同时作者也承认这次图书壮游的书籍选择是完全个人化的:“只是提供了世界文学的版本之一,并不是某种全球化的‘同一世界’文学的统一秩序。”它的每一章都集中于一个城市或地域,那里诞生过相当可观的文学作品,而每一篇章更集中在一个特定主题上,如:作家如何书写城市,城市如何书写作家;战争在欧洲留下的影响及帝国在其他地方的遗迹;移民和离散的问题;诗歌和讲故事的传统,比如:从《荷马史诗》到日本和歌再到《一千零一夜》如网密织的叙事如何被鲜活地传承……

  此外,对作家创作多样性的探索,也是书中重要议题,丹穆若什试图讲述作家们是如何理解自己的故乡和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他在导言中说:“这些多样性往往引发惊人的不同效果。我们作为读者,也用他们的作品来理解自身,我不时从自己的亲身经验中举例,以此说明文学能构造我们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这在艰难岁月中尤其重要。”

  他强调八十部作品的选择标准,并非“跨越所有时代的作品和学派”,而是选择那些尤其具有“世界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写作,源于作者在反思自己所身处的世界,以及种种边界之外的更宽广的世界——或许是通过笔下人物的海外历险,又或许是经由外部世界的冲击。一路上会有不期而遇,有时则是意料之外的变动、转向和并行,我希望你们由此可以对熟悉的作品产生新的感受,并收获令人兴奋的新发现。”

  丹穆若什在导言中讲述了童年阅读《项狄传》的震撼,他说,“小说”就如同这一词语的本意所显示的:小说即“新奇”(novelty),我们永远不知道,一本书在什么时候会改变你的一生。年少时,正是以项狄为向导,在主人公有关“我亲爱的拉伯雷和我更亲爱的塞万提斯”的叙事中,他读了《巨人传》和《堂吉诃德》,循着“令人欣喜的拉伯雷式的讽刺”,又找到了标题有着类似暗示的《神曲》(英文名直译为“神圣的喜剧”),接着,被这本书的宇宙景观、忧郁的言说吸引,他又发现了尼古拉·果戈理的《死魂灵》,而正因为柏拉图的《理想国》,他才得以与妻子相识……文学阅读即以此种方式不断拓展着内涵和外延。他相信,通过对世界不同城市和地域的文学的阅读,必将加深和拓宽我们对于自身以及世界的理解。

  在世界的乱流中摒除只有一种故事的危险

  写于疫情期间的《八十本书环游地球》,自然探索和回应了灾难时刻与伤痛的深层记忆,丹穆若什因此表示,“我们在这人心惟危的时期也需要文学的避难所,当我们外部的活动受到限制,阅读小说和诗歌让我们有一个特殊的机会来反省自己的生活,既是为了纯粹的乐趣,也是为了思考我们周围的社会和政治斗争,同时借助文学想象的时间与地点,在世界乱流之中寻找航向。”

  他选择书写那些擅于从本国文化和域外传统中汲取营养的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用俄语阅读契诃夫,用法语和英语阅读普鲁斯特,用希腊语阅读索福克勒斯,在日记里说自己“带着阿瑟·韦利上床”——指他翻译的《源氏物语》。在丹穆若什看来,即便某一作品是在纯粹局部的语境中所写,只要它越过自己的疆界,便进入了新的文学关系。而他试图推进这种新的文学关系的建立,并警惕另一种民族国家主义和孤立主义的抬头,对边境之外人们和思想的恐惧。“我们都发现自己越来越听不进异见。在这种时候,文学给了我们宝贵的机会去抵抗奇玛曼达·阿迪契所说的‘只有一种故事的危险’……我们能从作家那里学习将他们的经验折射成看世界的新视点。”

  于是,在这本囊括了80本文学书的新书中,丹穆若什重新勾勒今日世界文学的完整图景:既包括引人瞩目的当代作品,也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有诗歌、戏剧和小说,也有硬汉犯罪小说,有令人魂牵梦绕的幻想世界,也有哲学和宗教文本,还有引导儿童进入世界之中的成长小说。“这八十本书合在一起,能帮助我们认识当前面对的许多难题,无论是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加以鞭挞的经济不平等,还是萨尔曼·拉什迪在他的小说中解析的宗教政治热情,或是许多作品中女主人公生活在其中、不得不与之斗争不息的父权社会制度,这些作品的作者包罗至广……”

  丹穆若什反思世界文学标准多样性的缺乏,“所谓世界文学的这一文化景观相当不平等,其根基有几个世纪的国族与帝国冲突,这在今天又被世界市场的全球化和国际英文的新帝国主义主导地位加强了。我们所有人,如果想要跨出自己国家的文化边界,都要警惕受制于简化的文化偏见,无论这种偏见是出于具有反思性的否定还是具有宠幸心态的肯定。我们需要抵抗那些约束了我们可以阅读的作品多样性的市场机制。”

  八十本书的世界环游正是这位教授对世界文学选择标准立场的一次重申。他希望以所选作品的范围和针对它们的多样化阅读方式表明,我们有许多机会将文学经典扩大化,打开自己的世界。

  纳入“丹氏”世界文学版图的五部中国小说

  在丹穆若什的书单航线上,五本中国小说纳入到“第十天”的“西行旅途”之中,并以一部从中国西游到印度的小说《西游记》作为开场。

  在对比了《西游记》两个不同版本的英译本之后,丹穆若什给予了这部“神秘主义与政治现实双线并行”的中国明代小说“杰作”的称誉,称它是“一部世界文学和世外文学的伟大作品”。并拿它类比欧洲文学中但丁《神曲》和《堂吉诃德》的合体。“塞万提斯于1605年出版了《堂吉诃德》 第一卷,这只比吴承恩的大作出现的1592年晚了没几年。尽管这两位伟大的作家不可能听说过对方,但他们笔下的英雄,堂吉诃德和唐三藏,以及二者身边的桑丘·潘沙和孙悟空,可能会如但丁所说的那样,‘在我们人生的中途’,并肩走上一段长路。”

  写下《阿Q正传》的鲁迅,却是在一场“东游记”中找到了他的人生方向,无论是“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还是著名的“铁屋子”觉醒理论,都给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将阿Q与伏尔泰反讽小说《憨第德》的主人公憨第德并置,并将《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作比,给予我们站在世界文学之林重新审视作品的视角。

  而后,张爱玲携《倾城之恋》“在卷入一场全球战争的新时代里的中国推进鲁迅的白话文革命”,在丹穆若什的解读中,张爱玲小说对于两性关系的描摹自然对应了当时的政治时局。读者可能会对此解析存有异议,但依然惊喜于作者带来的全新视角,文章末尾写道:在帝国、家庭、两性频频交战的这个世界上,流苏镇定自若地活下来,这一点上她和伏尔泰笔下的居内贡不无相似之处:“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来,将蚊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居内贡懂得那笑容的含义,明代小说中那些女主人公们也懂得。正如叙述者说的那样,“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

  莫言的《生死疲劳》开场即让丹穆若什联想到了萨尔曼·拉什迪的作品《午夜之子》中的相似叙事,一系列的转世又对应了《西游记》中唐僧众徒的情节。回溯了莫言创作的多重来源,“他对鲁迅的作品和《西游记》等古典白话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逐渐熟悉西方小说家。在诺贝尔奖获奖演说中,他说: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丹穆若什在书中说:“像鲁迅和张爱玲一样,他(莫言)戏剧化地处理了混乱时期政治浪潮翻涌对生存的挑战。而且,他的小说呼吁结束仇恨,向不同的观点敞开。”

  关于中国的旅程中,最后一位出场的是诗人北岛,丹穆若什说,“就像莫言笔下的主人公西门闹的真人版一样,北岛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多次重生。”他借用诗人迈克·帕默的话评价北岛的诗歌:“具有复杂的环绕和交叉,骤然的并置和断裂,随机自由的舞步”,北岛用自己的诗作串起他不同人生阶段的故事。

  丹穆若什教授的书单“航线”

  ●伦敦:发明一座城市

  1.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

  2.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

  3.阿瑟·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4.伍德豪斯《新鲜事儿》

  5.阿诺德·贝内特《莱斯曼台阶》

  ●巴黎:作家的乐园

  6.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7.朱娜·巴恩斯《夜林》

  8.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

  9.胡里奥·科塔萨尔《游戏的终结》

  10.乔治·佩雷克《W或童年回忆》

  ●克拉科夫:奥斯维辛之后

  11.普里莫·莱维《元素周期表》

  12.弗朗茨·卡夫卡《变形记及其他故事》

  13.保罗·策兰《诗选》

  14.切斯瓦夫·米沃什《米沃什诗选和晚年诗集,1931—2004》

  15.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云游》

  ●威尼斯—佛罗伦萨:看不见的城市

  16.《马可·波罗游记》

  17.但丁《神曲》

  18.乔万尼·薄伽丘《十日谈》

  19.唐娜·莱昂《从封面来看》

  20.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开罗—伊斯坦布尔—马斯喀特:故事里的故事

  21.古埃及的情诗

  22.《一千零一夜》

  23.纳吉布·马哈福兹《千夜之夜》

  24.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25.约哈·阿尔哈西《天体》

  ●刚果—尼日利亚:(后)殖民相遇

  26.约瑟夫·康拉德《黑暗之心》

  27.钦努阿·阿契贝《瓦解》

  28.沃莱·索因卡《死亡与国王的侍从》

  29.乔治·恩加尔《詹巴蒂斯塔·维科:对非洲话语的强暴》

  30.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绕颈之物》

  ●以色列/巴勒斯坦:异乡异客

  31.《摩西五经》

  32.《新约全书》

  33.D.A.米沙尼《失踪的档案》

  34.埃米尔·哈比比《悲观的乐观主义者赛义德的秘密生活》

  35.马哈茂德·达尔维什《蝴蝶的重负》

  ●德黑兰—设拉子:荒漠玫瑰

  36.玛赞·莎塔碧《我在伊朗长大》

  37.法里德·丁·阿塔尔《鸟儿大会》

  38.《爱的面孔:哈菲兹与设拉子诗人》

  39.迦利布《荒漠玫瑰》

  40.阿迦·沙希德·阿里《今夜请叫我以实玛利》

  ●加尔各答:重写帝国

  41.拉迪亚德·吉卜林《吉姆》

  42.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家庭与世界》

  43.萨尔曼·拉什迪《东方,西方》

  44.迦梨陀娑《沙恭达罗》

  45.茱帕·拉希里《疾病解说者》

  ●上海—北京:西行旅途

  46.吴承恩《西游记》

  47.鲁迅《阿Q正传》及其他小说

  48.张爱玲《倾城之恋》

  49.莫言《生死疲劳》

  50.北岛《时间的玫瑰》

  ●东京—京都:东方之西方

  51.樋口一叶《春叶影下》

  52.紫式部《源氏物语》

  53.松尾芭蕉《奥之细道》

  54.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55.詹姆斯·梅里尔《离别之思》

  ●巴西—哥伦比亚:乌托邦,恶托邦,异托邦

  56.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57.伏尔泰《老实人,或乐观主义》

  58.马查多·德·阿西斯《布拉斯·库巴斯死后的回忆》

  59.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家庭纽带》

  60.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墨西哥—危地马拉:教皇的吹箭筒

  61.阿兹特克贵族诗歌

  62.《波波尔·乌》:玛雅人的创世之书

  63.胡安娜·伊内斯修女《作品选》

  64.米盖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总统先生》

  65.罗萨里奥·卡斯特利亚诺斯《哀歌》

  ●安的列斯群岛:史诗记忆的断片

  66.德里克·沃尔科特《奥麦罗斯》

  67.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68.简·里斯《藻海无边》

  69.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珀涅罗珀记》

  70.朱迪丝·莎兰斯基《岛屿书》

  ●巴尔港:荒漠山岛的世界

  71.罗伯特·麦克洛斯基《缅因的早晨》

  72.萨拉·奥恩·朱厄特《尖枞之乡》

  73.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哈德良回忆录》

  74.休·洛夫廷《杜立特医生历险记》

  75.E.B.怀特《精灵鼠小弟》

  ●纽约:移民的大都市

  76.马德琳·英格《时间的折皱》

  77.索尔·斯坦伯格《迷宫》

  78.詹姆斯·鲍德温《土生子札记》

  79.索尔·贝娄《雨王汉德森》

  80.J.R.R.托尔金《魔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青岛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首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青报聚焦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专版
   第06版:未来教育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09版:专版
   第10版:艺术青岛
   第11版:城市艺术
   第12版:青报读书
没有热气球和大象,八十本书环游地球
青岛日报青报读书12没有热气球和大象,八十本书环游地球 2024-04-22 2 2024年04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