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荆玉
音乐不再稀缺。“80后”还有“攒钱买专辑”的记忆——20元一盒的卡带反复听,听到磁粉脱落——那时候,能坐拥100张专辑的歌迷凤毛麟角。待至“90后”和“00后”成为歌迷主体,数字音乐、免费音乐唾手可得,完整听完一首歌变得奢侈——只听副歌,只听被剪成抖音背景音乐的30秒。可是,不反复重听,怎能理解《山丘》“一生涓滴意念侥幸汇成河”的涵义?
音乐也不再文艺,而是商业成功案例的热土。从迷笛、草莓到麦田音乐节,音乐成为年轻群体的社交背景,顺势带动了周边文旅产业的发展。而民谣的文学性放到当下的音乐工业时代有点难以摆放。它不像是说唱音乐,可以通过燥热的现场气氛感染年轻人,它需要向内心境和文字审美,跟民谣匹配的音乐节从气质上就很不商业。
一个城市一年30场音乐节,热门歌手的出场费显然会上涨。据说,商业音乐节压轴乐队的价格今年已经涨到220万元7首歌的地步。因而,越是好歌手,越是没有时间创作。在采访中,音乐节的主办方普遍对明年态势持谨慎态度:太多不专业的资金进入音乐行业,它们一旦抽离,音乐演出行业必然会遭遇骤冷。此时,民谣这个冷静的品类会凸显出它的优势:民谣的创作一直未中断,民谣歌手仍然能保持平常心,在音乐中加入新的实验和探索,好歌、好歌手持续供给。
从民歌时代、校园民谣时代、城市民谣时代到现在的国潮音乐时代,不同年龄层的歌迷遇见不同风格的民谣。听《同桌的你》也好,听《米店》也好,歌迷各有各的幸运。民谣虽然不能像流行音乐一样造就财富神话,不过,拿到诺奖的唯一歌手是民谣宗师——鲍勃·迪伦。
民谣是耳边的文学、时间的陈酿,听民谣可谓是最小单位的罗曼蒂克。在听歌的同时,我们完成了与民谣歌者关于生命经验的腹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