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义
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市民臧女士惊喜地发现,青岛市美术馆开了一扇“新门”。除了原来鱼山路37号的大门之外,大学路7号的侧门也已打开。多开这一道门,不仅能提高游客入馆参观的便捷性,还能将“网红墙”的热度带入墙内,让游客深入了解青岛的文化艺术,更深切地爱上这座城市。
打开一道“新门”,就打开了一重新空间。近年来,鱼山路与大学路交界口,青岛美术馆的外墙一角在网络平台走红。旅游旺季时,总有大量的游客在这里拍照“打卡”。与墙外的熙熙攘攘不同,墙内的青岛美术馆人流并不多。而事实上,老青岛人都知道,青岛美术馆不仅是这座城市的艺术殿堂,其中一系列建筑群也极具特色。众多游客相距咫尺却匆匆错过,着实可惜。如今,青岛美术馆主动加开了一道门,就是希望将游客引流到墙内。这既有利于疏散外面的客流,缓解交通压力,也可以让游客更加了解青岛,同时还能提高场馆利用率,为自身发展带来良机,可谓一举多得。
打开一道“新门”,也是思维转变的体现。自春节假期以来,岛城文旅市场复苏势头强劲。很多热门景点人头攒动,游客摩肩接踵。历经三年疫情之后,这样的火爆场景让人心头温暖。然而,也应看到,随着生活逐步回归正常节奏,人们所向往的仍然是有秩序、高品质的生活。在外出旅游时,还是希望能收获美好体验,享受到高水平服务。所以,小到一个景区,大到一座城市,都应该想游客之所想,急游客之所急,从根本上摆脱粗放思维,在细节处做足文章。这方面,青岛美术馆的做法,称得上是一种示范。他们不仅多开了一道门,给更多游客提供歇脚和观展的机会,还准备了用美术馆建筑和艺术品所开发出的文创产品,打造了文创空间,对接游客个性化需求。这样一来,游客至此,就不再是浮于表面的“到此一游”,而是会深度体验“艺术青岛”。
打开一道“新门”,有利于让网红变“长红”。互联网时代,网红效应大多是周期性的,红得快退潮也快。网红景点同样如此,如果没有相应的举措,很可能昙花一现。青岛美术馆将人流引入院内,就是为“网红墙”接续上了文脉,使其有了“长红”的可能性。其实,这也是青岛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比如,在老城更新过程中,各级各部门非常注重对广兴里等老建筑故事的挖掘和宣传,用高科技手段还原过去的场景,正是希望引导广大市民游客走进去、融进去,用心感受历史的脉搏。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希望更多地方主动打开一扇“新门”,让游客看见“庭院深深深几许”,为文旅复苏激发起更澎湃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