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加快推进青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青岛日报 2025年03月08日

青岛日报2025年03月08日版面

孙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治理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特别是“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的提法,实现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新飞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我国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2025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一年来青岛社会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社会治理效能不断增强”、“12345·青诉即办”平台服务质效持续提升,并部署2025年社会治理相关工作,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化拓展‘莱西经验’”。

青岛社会治理工作取得系列成效

近年来,青岛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指示精神,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精神和全新的视角,从体制架构、运行体系和治理能力等方面突破,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涌现出市南区“五微”治理与“警网融合”、即墨区“一核引领 融合共治”模式、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等典型做法,荣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奖、全国社会治安最高奖“长安杯”、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综合奖、全国基层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等奖项和荣誉称号,社会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青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副市级领导担任副组长的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市级统筹主导、区(市)组织实施、街道(镇)抓基层基础、城乡社区开展网格要素治理的工作格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制定《青岛市“十四五”社会治理规划》等文件,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相关做法获中央政法委肯定,工作经验在全国分享。

二是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青岛大力推进城乡社区网格标准化建设,将全市社区(村)划分综治基础网格,统一编制确定编码,探索建立基层党建、社会治安、城乡建设、城管执法等12个职能部门“一张网”治理体系,同时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崂山、西海岸、即墨、胶州等多个区市已建立专职网格员队伍,有力促进了“多网融合、一网治理”。对区市、镇街、城乡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实行项目化管理,区市综治中心和镇街综治中心建成率100%。

三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完善。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基层大党建格局。制定《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联系社区党组织工作规范》,全市共有120多家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出台《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健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系。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社会治理领域一系列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

四是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优化。青岛积极探索创新“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社会治理机制。新型治理机制理清了各自职能,理顺了相互关系,激发了内在活力,集聚了各方力量,提高了社区治理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用效能,形成了基层政府、社会组织、自治组织、辖区单位、居民群众等多元参与、协商共治和良性互动的社区生动局面。

五是平安青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度应用现代刑事技术手段,依法严打暴力犯罪,有力伸张了社会正义。重拳打击电诈,严打民生领域犯罪,深入推进禁毒示范城市创建,破获一批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知识产权等领域犯罪案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着力点

2025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聚力攻坚求实效,对青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系统部署。青岛社会治理工作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相关要求,进一步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鲜明特征,党的基层组织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天然优势,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治理全过程,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真正把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自治、法治、德治从群众参与、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三个维度出发,各有重点又彼此联系,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系统性支撑。推进“三治融合”,要把自治作为基层治理之“基”、把法治作为基层治理之“纲”、把德治作为基层治理之“魂”,通过加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治理、自我服务,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制度,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等措施,推进三者有机结合,进而形成有效率、有秩序、有温度的基层治理框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健康发展。

二是着力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理顺市、区(市)、乡镇(街道)权责关系,完善权责明晰、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三级纵向治理架构,形成市级统筹协调、区(市)级组织实施、乡镇(街道)强基固本的市域社会治理链条。其中市级层面重在统筹协调。将市域社会治理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督导考核、推动解决重大问题。区(市)级层面重在组织实施。不断优化县级机构职能体系,提高协同高效组织实施的能力。乡镇(街道)层面重在强基固本。完善横向体制,增强市域社会治理聚合力。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建设,把分散的资源聚起来。积极探索扁平化治理模式,提高快速响应、精准落地能力。进一步厘清上级职能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权责,完善条块协同新机制,推动力量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区(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抓好社会风险隐患排查和矛盾纠纷化解,深入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攻坚行动。

三是加强“智慧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发挥好青岛城市云脑和“青诉即办”等平台载体作用,提高“一网通管”社会治理能力。依托青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推动社会治理流程再造。建立集中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推动风险隐患日常监管、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一体化平台建设,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救治水平。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推进交通服务数据共享融合,促进多种出行方式之间相互衔接,提升交通疏导、应急救援、车辆引导等服务能力。推动智慧司法建设,推进公安、审判、检务和司法数据协同和共享。提升市场监管、生态保护、宏观调控等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支撑以网络化运行、海量化参与、社会化协同为特征的社会治理需求,提高数据汇聚、事中监管、趋势研判、协同联动等能力。建设“智慧社区”夯实城市管理基础,提升智慧社区治理能力。加快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促进平台与公安机关智慧安防社区系统等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现社区信息的整合集成运用。通过App、智能服务终端等实现网上便民服务,增强对社区特殊群体的智慧服务能力。

四是夯实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紧紧抓住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以良好的家教家风助推社会治理两个抓手,从深层次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通过理论宣讲、文化健身、卫生健康、互帮互助等志愿服务的创新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基层阵地。以良好的家教家风助推社会治理,重视家庭教育,父母注重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子女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文明素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树立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理念,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牢思想之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平安青岛、健康青岛、文明城市、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作者单位:青岛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