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 王萌 曹森 余瑞新 衣涛 张晋 王涛 周伟 李德银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青岛各区市及功能区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大家一致表示,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锚定目标不放松,凝心聚力抓落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动力。会议强调“在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上持续用力”,指明了重点产业方向,为各区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明晰了路径。
胶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洋静表示,胶州市将充分发挥制度性开放优势,发挥上合数字底座的支撑作用,依托上合产业链供应链经贸大模型,深度开展产业研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海尔、益海嘉里等头部企业资源优势,重点突破智能服务型家电、健康食品饮料、新型储能等细分赛道;在传统优势产业方面,重点推动钢结构、帽饰、锻压机械、节能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在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加速集聚。持续用好鲁港科创中心的资源链接优势,推动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提速成势。
全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海洋是新区最突出的资源禀赋。新区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着力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效。”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局长隋俊昌介绍,下一步新区将大力实施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等行动,发挥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联盟作用,梯次引育海洋人才,加快高能级涉海科研平台成果转化溢出,高效运行“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高水平承办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建设一批海洋特色产业园区,完善“1+3+3+1”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
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行动,需要构建起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市南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彬表示,市南区将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生产性服务业资源库,培育形成一批带动能力突出、引领作用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不断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升级,做优做强以奥帆时尚消费中心为核心的时尚消费街区,力争全年引进首店、旗舰店30家以上。加快推进丽思·卡尔顿酒店等12个过亿文旅项目建设,办好上街里啤酒节、帆船文化周、海洋文化节等特色主题活动,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统筹“山海湾城”一体打造,深入推进“前海后海联动、西提东优、多点并进”,做好“湾区、街区、园区、社区、城区”一体更新,将高品质城区环境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市北区将继续做好文旅深度融合文章,塑强文化旅游特色。”市北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玮表示,市北区将在推动重点片区更新上发力,接续推进长山路、黄台路等历史街区修缮,展现“波螺油子·十二阶”、齐东路片区“十字街坊”焕新成效,拓展沉浸式演艺、特色主题研学等活力场景;挖掘百年商业文化积淀,推动台东步行街业态优化,加快威海路地下空间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旅游公共服务等功能,打造品质街区新名片。在拓展海上旅游上发力,深挖港区优质资源,拓展海上游、入境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供给,办好第13届国际邮轮产业大会,策划“邮游市北”旅游线路,推动邮轮产业发展。在创新整合文旅资源上发力,聚合市北特色文旅资源,打造“周末游”、城市漫游、夜游等系列产品。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持续用力”,就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出部署。
“会议为崂山区在科技强市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指明了方向。”崂山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曲巍表示,崂山区将锚定建设国内一流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目标砥砺奋进,聚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样板区、科产创新深度融合区。一方面,加快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化校(所)地合作对接沟通机制,打造市场化新型研发机构样板,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物医药等领域成果落地;另一方面,持续实施“繁星计划”,完善成果转化培育库,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场景建设,探索以数字化助推成果转化的“崂山模式”;同时不断优化协同创新空间布局,全面融入青岛科创大走廊建设,并探索新赛道孵化培育机制,引进一批具有原创性、突破性和颠覆性技术的新赛道新锐企业。
李沧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丽云表示,2024年以来,李沧区科技局充分借力载体资源丰富、创新资源集聚、产业基础扎实等优势,新引进未米生物、芝诺生物等合成生物细分赛道头部企业总部,加快推进青岛国际基因医学转化园区、国科中子刀中子精准肿瘤治疗装备等重点项目,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下一步,李沧区科技局将积极响应会议号召,锚定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结合李沧区‘3+2+4’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为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贡献科技力量。”
“即墨区将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持实干为先,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引领这一主线,聚焦‘10+1’重点产业方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壮大创新企业队伍。”即墨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吕思龙介绍,即墨区将聚力突破无水染色、飞秒激光等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成果转化“七项行动”,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快创新载体培育,构建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强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育,充分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高质量科技强市作出应有贡献。
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互融合、同频共振,才能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会议强调在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上持续用力,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农业农村系统指明了新一年的发展方向。”城阳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海涛表示,城阳区独特的近郊区域优势,决定了其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道路上必须“打头阵、当先锋”。下一步,城阳区将按照“点上精致、线上靓丽、片上出彩、面上和美”思路,“四位一体”联动提升乡村建设管理品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功能品质提升,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高质量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示范窗口”,为全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贡献城阳农业力量。
2024年,平度市成功创建第一批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中期评估获“好”等次,首次入选青岛市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下一步,平度市将紧紧围绕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锚定打造现代农业强市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四化’推进,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兰大彭表示,平度市将智慧化提升“平度粮仓”,在稳产保供上实现新突破;市场化运营“平度优农”,在品牌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片区化建设和美乡村,在环境改善上实现新突破;多元化加力乡村发展,在强村富民上实现新突破,确保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莱西市南墅镇党委书记孙嘉善表示,南墅镇将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彰文,以文兴农,锚定现代农业、影视体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凝心聚力、创新突破。精准聚焦林下空间,创新推出生态白茶基地、林下经济三件套等特色林下产业品牌。培育壮大特色林果产业,释放东石新村“三三四”利益分配模式活力,放大共富效应,打造强村富民新引擎。深化政府、剧组“双向配合”新模式,升级改造老石墨矿建筑,培育“年代戏”网红打卡地,吸引更多影视剧、短视频剧组前来拍摄,延伸影视产业链条。“南墅镇将持续盘活利用闲置资源,打造青山绣湖度假村、胶东大院文旅综合体项目,进一步丰富‘山水南墅’影视文旅线路,拓宽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致富路径。”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会议强调“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持续用力”,为各功能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遵循。
上合示范区产业发展一部部长臧元奇表示,上合示范区启动建设以来,着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上合国际枢纽港、“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上合组织国家技贸双基地等平台载体效能进一步释放,累计到发中欧班列超4000列,TIR国际道路运输跃居全国第二,“物流+贸易”经贸生态圈初步形成。“下一步,上合示范区将聚焦重点外贸企业需求,夯实货物贸易质效,推进上合国际枢纽港、上合自由贸易空港建设,进一步优化‘海陆空铁’一体化国际物流服务网络,补强服务功能、提升经贸枢纽能级,加速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青岛自贸片区作为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将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重点发力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青岛自贸片区投资促进一部部长常飞表示,青岛自贸片区将深化货物贸易、金融开放、数字经济、边境后规则等领域创新探索,着力稳外贸稳外资,加快西海岸国际能源自贸港建设,积极申请建设青岛自贸片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强化系统思维,注重各类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关切诉求,加强政策支持,为国家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提供支撑。
“我们将深入实施高新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推动2025年全区25条举措、38项具体任务落地落实、取得实效。”青岛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部部长曾妍表示,聚焦企业办事便捷高效、市场竞争公平有序、要素保障系统完善、政策供给精准有力等方向,青岛高新区将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力度,创新开展“高新营商护航”行动,为市场主体发展保驾护航。持续改革创新,推进跨部门协作,通过“组合拳”“连环招”,提升创新举措集成性、引领性。与此同时,提高政务工作与产业发展、市场开拓的服务黏性,创新开展好“e企炬链”、产业招引、科技创新、人才培育、金融助力等政务服务活动,释放产业赋能“政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