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持续用力”,强调坚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聚焦市场关切、民生所盼、基层短板,着力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
“拎衣要拎衣领子,牵牛要牵牛鼻子”。2024年,青岛聚焦聚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深入实施十大牵引性集成改革,群众身边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标注下实打实的改革红利。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如何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如何让更多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如何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凡此,都迫切需要我们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聚焦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持续推出具有牵引性、集成性、首创性改革举措,不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蓄势赋能。
要聚焦市场关切谋划推进改革。经营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抓住了经营主体,也就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健全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到企业盼什么就干什么、忧什么就改什么、想什么就帮什么,以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稳预期、提信心。具体来说,就是要立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通过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纵深推进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法治制度支撑等系列改革举措,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全生产要素的优质服务,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要素保障更加系统完善、法治环境更加稳定公平、政策供给更加精准有力。
要聚焦民生所盼谋划推进改革。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完善“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工作机制,以改革“含金量”提升群众获得感。具体来说,就是要立足察民情、惠民生、暖民心,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发挥好“12345·青诉即办”等平台桥梁纽带作用,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用心倾听群众声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围绕老百姓关心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住房等领域问题,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要聚焦基层短板谋划推进改革。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当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只有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关键动力,不断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才能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工作中,我们要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健全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立足为基层减负赋能,认真落实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持续推进精文简会、规范借调干部、规范明晰基层权责等工作,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让基层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同时,持续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深入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激发基层治理创新活力。
回望来路自慷慨,再赴征程气如虹。只要我们坚定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激扬改革活力、创新动力,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一定会在不断破解难题中开辟前进的道路,书写青岛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彩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