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企共建市域产教联合体

——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扎根区域融入产业的探索与实践
青岛日报 2024年11月27日

  刘元福  刘忠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培育工匠人才的沃土,对于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胶州市抢抓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国家战略,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有强烈指向性。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主动融入上合示范区产业变革提出的“新变化、新方式、新技能”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以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为突破口和着力点,联合高职打通升学通道,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扎根区域、融入产业,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成为产教融合新形态、区域发展新机制,以满足学生对接受高层次职业教育和企业对获得高技能人才的“双向需求”。

  顺应时代潮流,共谋校企合作改革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伴随国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现代职教体系改革愈发迫切。面对这一时代课题,作为县域职业教育主力军,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立足“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新发展形势,突破瓶颈助力上合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升级,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便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同步,以产教融合为契机,与海尔集团开展合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层次。特别是2011年海尔(胶州)空调器有限公司落户后,校企合作更是掀开崭新篇章。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冠名班-工学交替-生产性实训-校中厂与厂中校”等模式,形成紧密型产教联盟,为进一步打造“现代产业学院”新载体、升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3年,山东省首批2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公布,以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和海尔集团公司牵头的上合示范区(青岛)产教联合体是其中之一。依托牵头成立的上合示范区产教联合体平台建设,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联合高职院校统筹行业产业资源、推动产教全要素融合,中高企协同构建一体化产教联合体——上合·海尔智家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简称“海尔学院”),实施“3(中职)+1(企业)+2(高职)”梯度育人模式,推动先进制造业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变革需求侧紧密对接,破解专业与产业脱节难题,打通学历与岗位提升通道,实现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同频共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搭建合作平台,共建市域产教联合体

  第一,立足学技,增强服务新质生产力办学能力。学校与海尔集团深度沟通,双方就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反复论证,率先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中开展试点,挂牌成立“上合·海尔智家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增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办学能力。

  第二,深度合作,融通双线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施“双负责、双管理”双线管理,由学校校长任海尔学院院长,海尔(胶州)空调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海尔学院副院长,海尔学院下设办公室、实训中心、教研部等部门,校企双方同派人员协同开展工作。校企共同拟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项目四方协议书》等文件,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第三,兼顾升学,创新“3+1+2”中高企一体化办学梯度。打破原有中职、高职分段培养模式,在培育“海尔学院”基础上,学校主动沟通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中、高、企三方合作实行“3+1+2”长学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先在产业学院以学徒学生双重身份完成3年“校中厂”学习,然后到企业进行1年“厂中校”高水平技术技能锤炼,再由企业承担学费,学生进入合作高校进行2年高职学习。毕业后回企业就业并成长为助理工程师,实现学历梯进与岗位进阶“双提升”。

  强化协同联动,共辟立体化育才新路

  第一,加强“双主体、双导师”育人队伍建设。校企双方选聘5名海尔首席技师和16名学校高级技师担任授课讲师。每周安排10节课,由企业导师负责授课。每学年校企双方互派导师挂职锻炼,开展专题性专业培训。以海尔为主导,学校教师参与课题攻关、项目开发,畅通“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职业“绿色通道”,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融合发展。

  第二,构建“新产业、新技术”核心课程体系。围绕“3+1+2”中高企一体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新产业、新技术”要求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开发适应生产岗位需求、匹配职业资格认证的校企融合课程,校企共建“六对接六化”的人才培养框架,达到教学标准与生产标准“双轨互通”。以“岗位(群)任职要求、职业标准、技术要求、工作过程或产品”为主题内容,编制“活页式教材”,组织编写校本专业教材,构建适合企业需要和学生职业发展的融技能与素养为一体的“双螺旋”核心课程体系。

  第三,推进“岗位需、证书跟”教学内容改革。按照“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岗课赛证相融通的教学原则,把海尔智家获批的工业互联网网络运维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和企业最先进生产技术相结合,引进岗位实践教学,实施教学内容“1+X”制度,让每名学生获得“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把学历层次教育与海尔岗位成长相结合,专业教学内容与海尔生产规范相结合,岗位课程设置与证书考核内容相结合,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齐头并进”。

  第四,完善“学徒轮、工学替”实习实践制度。实施具有海尔品牌文化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中高企三方联合设置专业招收学生。企业在学校投资建立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学生通过沉浸式实习体验,感知设备、工艺、流程等真实生产情境,进一步培育工匠精神。工厂设立“厂中校”实习生产线,开展工学交替实践性教学,为学生获得全方位技术技能奠定扎实基础。

  提升服务能力,共享就业赋能红利

  第一,放大平台效应,对接社会技能培训。将海尔学院内海尔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打造成为非营利性职业培训机构,面向社会开放,针对企业和社会人员开展培训。帮助企业或社会上有需求的人员注册职业学校学籍,对表现优秀的员工,支持直升国家开放大学进修,提升职工文化素质和学历水平,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

  第二,吸引多元投入,做强仿真实训基地。胶州市投资扩建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产教联合体教学楼、实训楼,投资新建融合型智能制造大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涵盖汽车、机电、数控等专业,系统建设配套的课程、教材、教师团队、效能评价等虚实结合实训资源,为产教联合体发展注入新动能,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被教育部纳入全国职业教育示范性建设项目。

  第三,聚力产业发展,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提升专业与产业匹配度,围绕上合示范区产业变革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新增“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等适合长学制、一体化培养的新兴专业,培养具备机电专业基础知识、质量检测标准操作能力等的专技人才,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破解核心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对接领军企业共建上合示范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海尔集团在上合示范区投资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项目业已投产,加上原胶州海尔工业园区以及海尔中央空调智能制造胶州基地,新增万余岗位的用工需求,产教联合体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前途广阔,人才培养由“谋业”向“人本”转向的空间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3年度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类型定位视域下中高企一体化办学定位与路径探究》  课题编号:KYKT2023Z00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