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青岛日报 2024年11月10日

  高俊  李志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科技创新为产业创新提供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成果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过去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主体地位,这使得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地位、使命、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主体还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实际上,随着时代发展,当前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创新实力、创新成果取得长足进步,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等方面逐渐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2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企业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比重高达77.7%;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显示,中国有679家企业进入全球前2500家研发公司榜单,是全球第二大研发国家;我国在高铁、5G、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均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因此,通过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第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推动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转化融合的必然选择。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企业作为产业主体、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既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又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作为科技成果的主要应用载体,企业是其有效转化的关键环节,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能够让科技创新更加贴近需求、贴近市场、贴近产业,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第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推动产业创新对科技创新逆向融合的必然选择。企业离市场最近,对市场需求反应最灵敏,对消费趋势把握最及时。它们既是创新需求的主要提出者,又是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的最终实现者。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基于市场、产业现实需求凝练科技问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将有助于发挥好企业的牵引作用,逆向刺激科技创新,从结果上加速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全链条、各环节,真正落实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主要任务

  第一,以基础研究突破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实现基础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才能够从科学原理和技术原理层面解决“卡脖子”问题,进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此,要重点围绕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及其在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推动产业变革,引导和鼓励企业特别是科技骨干企业积极投入基础研究。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平台,加强重大创新成果产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科技领军企业的引领和带动,形成领军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推进的科技创新局面,推动实现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

  第二,以超大规模市场为抓手,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我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不断升级的产业需求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不仅提供了强大的需求牵引力,更为产业链的创新布局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因此,要重点围绕我国规模庞大、层次多样、潜力巨大、统一开放的独特市场优势,以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在强化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基础上,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重要生力军,使其立足产业细分领域、直面市场需求进行前沿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应用,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毛细血管作用。通过科技领军企业支撑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平台和基地,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对接和大中小微企业之间的业务协作、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实现基于超大市场规模的迭代式、细分式、开拓式、协同式创新,落实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第三,以新型举国体制为抓手,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供制度保障。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新型举国体制能够有效调动政府、全社会以及各行业组织力量,在助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双向联动上发挥关键作用。因此,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为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供重要的组织、金融、政策保障。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多形式合作关系,引导产学研等多方主体的协同联动和科研成果的贯通式转化。在税收、财政补贴、融资渠道上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整体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强度,支持企业在按照国家导向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兼顾企业发展和市场回报。进一步优化政策与环境,促进各类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营造良好企业创新生态,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塑造大中小微科技企业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创新生态。

  企业是构建科技和产业之间的桥梁纽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要确立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为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