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日报 2024年10月24日

  李岳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关乎国计民生,既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也是产业和科技发展的基础。在数实融合广度和深度不断持续加深的今天,如何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是过去、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健全数字基础设施,提升产业融合效率。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生产效率得到提升,但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基础设施已经无法为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大力推进高效、安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首先,应以建设安全、快速、高效的基础设施为目标,合理规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保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全面覆盖。其次,要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支柱产业优势,努力形成数字化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再次,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开放、开发和共享数据资源的相关平台,推动数据与其他新型生产要素结合,推动数字要素驱动业与制造业更高效融合。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当前我国地区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的不同,导致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应制定合适的提升策略协调各区域发展,加快中西部地区多点多级战略布局,缩小区域间融合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区域协同发展。首先,利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地区均衡发展。其次,在推动地区间发展时需要考虑各自优势,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关政策。再次,加强区域间深度合作,通过不同地区发挥各自优势,优化分工,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最大化利用资源要素。

  完善人才引用育留机制。在“引才”方面,创新引才机制,加大引才力度;在“用才”方面,建立人才选取机制,突出能力导向,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主体积极性;在“育才”方面,出台培养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链打造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人才培育,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卓越人才;在“留才”方面,完善保障体系,建立考核体系,完善分配机制。

  构建包容监管制度,应对产业融合挑战。随着数字经济产业与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和深度融合,需完善现有监管体系,以应对产业融合所带来的挑战。首先,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精简现有监管机制体制,减少监管壁垒,同时各区域、各层级的政府应加强沟通合作,建立统一、安全、高效的监管制度。其次,数字经济产业与制造业融合产生了大量新兴产业,也带来新的市场风险,为减少产业融合的不确定性,政府应及时调整、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严格防控数字资本垄断,为产业融合提供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再次,要避免复杂的程序和资源的浪费,提高监管效能。

  (作者单位:青岛市即墨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