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生

画外有话

青岛日报 2024年03月25日

  转眼之间,与岛上画家王伟相识,忽忽近三十年矣。

  王伟肖羊,今年虚岁七十。古人所言“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之年的王伟,其精气神完全不似实际年龄,一头银发助推了他的艺术范儿,顶多就是一位中青年画家,这与他豁达通透的心态,勤奋不辍的创作,息息相关。

  王伟成名甚早,二十七八岁时国画作品即入选第十二届全国新人新作展,锋芒初露。他是绘画专业科班出身,路子正,基础牢。初学油画,后专注中国画的研习,不久即以写意人物画名扬画坛,更有十届全国美展银奖加身,一飞冲天,在山东画界立住了脚跟,此奖项多年未有人突破,其时可谓“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伟人物画的主题创作往往是大场景,大阵仗,大气磅礴,有震撼力;他的历史人物系列水墨作品,则见笔墨,见功力,出手不凡。但世人似乎更钟爱他画的美人图。王伟笔下的现代仕女,或古典,或时尚,或俏皮,或娇媚,笔墨清新雅致,人物气质脱俗,画面传递出来的那个美劲儿,人见人爱,谁看谁迷,一时间洛阳纸贵,成为经典式的“王氏招牌”。

  十年前,王伟在青岛金石馆举办了中国画作品个展,系统展示了他从艺以来的绘画全貌,胜友如云,近悦远来,场面火爆,成为当年岛城画坛的艺术盛事。当时来自省城的中国人物画名家梁文博一边看画,一边对我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王伟这家伙太聪明了”。

  梁文博与王伟和我皆为多年好友。以我对他俩的了解和认知,此话意味深长:其一是说王伟笔墨用得巧,善于扬长避短,有自家之面目;其二是言他善于借鉴汲取古人、前贤乃至同辈师友的艺术之长,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三是称赞王伟绘画艺术的全面,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皆能信手拈来,摇曳生姿,且格调不俗。据此三点,同为人物画名家的梁文博方有发自内心的膺服之语。

  正如梁文博所言,王伟是极聪明的,他没有停滞在“一招鲜,吃遍天”的自我陶醉之中,迷失向艺术高峰攀登的初心。从画院退休后,他先是重点在山水画、花鸟画的探索上,追古摹今,力求突破。这一时期,他放下了驾轻就熟的美人图,新创作的山水画作,吸收了黄宾虹、赖少其、梁天柱诸家所长,浑厚华滋、恣意飞扬,加以大段的书法题跋,呈现出独到的笔墨语言和艺术感染力。连平素熟悉王伟画风的朋友,直面画作皆大吃一惊,继而叹服他的变法和吸收能力。这一时期的花鸟画,虽沿袭青藤、缶翁、白石、张朋一路,但自辟蹊径,和而不同。偶作的人物画,汲取油画设色表现之妙境,柳暗花明又一村。作为一名国画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传统书法用功之勤,笔悟之透。凡此种种,王伟在绘画艺术中的绝顶聪明,或曰灵气,可窥一斑。

  王伟在艺术上的聪明劲儿带给人们的惊喜,远未就此止步。

  几天前,“境由心造”王伟国画小品展在青岛画院美术馆开展,一百八十幅作品皆是他近三年来创作完成,以一两平尺的小品居多,主打怀旧题材。

  我是比较早就关注到王伟创作此类国画小品的。前些年我曾出版过两本散文集,邀请省城人物画家李学明插图。三年前,王伟因念旧而生发创作冲动,开始着手创新怀旧题材的国画小品,并陆续在微信朋友圈中一一晒出。我一见倾心。其所绘题材,与我新著散文集之内容,意境吻合,如似天成,遂邀王伟老师出手插图。源于此,我对王伟所绘国画小品稔熟于心。

  王伟的写意国画小品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往昔生活日常,包括大杂院的生活场景、乘凉图、公共水龙头洗衣服、邻舍百家、推抛锚的公交车、单位分福利苹果、看戏、补鞋匠、遛鸟、棋迷、买蜂窝煤等等,蓦地把时光拉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以仰视的笔触,更多的是反映父辈那代人的市井百态,人间冷暖。另一类,则以童年的平行视角,追忆起儿时的游戏野趣之乐,如男孩子们粘知了、斗土蚱(蟋蟀)、斗拐(抗拐)、放风筝、滚铁环、掏鸟窝、斗蛐蛐、拿大顶、放鞭炮;女孩子们跳大绳、丢手绢、丢沙包、老鹰捉小鸡等等,洋洋大观,不一而足。

  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画里的风俗画。风俗画由来已久,从汉砖画像石刻起,至宋代已广为流行,传世之作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马远的《踏歌图》,苏汉臣的《货郎图》等,至清代,有徐扬的《端午故事图》,孙温的《红楼梦》等,皆属此类,古人多以工笔画形式表现之;近代陈师曾所绘的北平市井生活和丰子恺所创的现代漫画,把写意风俗画引向另一个高峰。

  王伟怀旧题材的写意国画小品,人物造型受丰子恺的影响更多,或许亦受到李学明水墨小品的启发。丰子恺画的近代人物小品,角色不着眉眼,却形神兼备,妙趣横生;李学明画的是古代人物小品,高士童子,五谷百蔬,古风盎然,有朴拙之气;王伟是画的当代人物小品,描绘的是五六七十年代那辈人的童年趣事、世俗旧事,见生活、见天趣、见个性。王伟汲取前人的艺术养分,从谙熟的写意人物画技巧入手,在小品的构图、设色、人物形态、氛围营造方方面面,自出机杼,达到了笔墨精练,造型简洁,小中见大,张力十足的画面效果。此番小品画的破局,是他苦心经营后的瓜熟蒂落。

  王伟把童年的游戏和市井生活百态描绘的如此准确而生动,这当中,必有大量细致的案头梳理和笔墨创新尝试。越是大家烂熟于心的生活细节,越来不得半点马虎。此番怀旧题材的国画小品,引起从那个年代过来人的集体共鸣。在画展开幕式致辞中,王伟细数所绘儿时的游戏,如抗拐、弹玻璃球、打陀螺等,末了受到了同辈朋友们的善意调侃,“什么弹玻璃球、打陀螺,明明是弹蛋儿、打懒老婆嘛,看把你文明的,都快听不懂了,哈哈哈哈哈。”“稿子是儿子写的,我提前也没看,念到这里,我也打了个磕”,王伟解释道。这个有意思的小插曲,也成为此次国画小品展中的一个难忘记忆点,懂的都懂。

  画展开幕那天,展厅里人头攒动。人立画前,或颌首称道,或若有所思,或会心一笑;观者既能轻松找到往昔岁月的笑点,也会在不经意间戳中自己的泪点,比如那幅《耄耋之年》。画面上,自家的黑漆院门前,两位老太太坐在马扎子上,悠闲地手摇着蒲扇,拉着家常。这场景,我立马想起了曾朝夕相伴的奶奶。小时候的夏天,我常趴在院子天井里的小桌上写作业,奶奶在旁一边为我搧蒲扇,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小扇有风,拿在手中,旁人来借,不中不中……”一晃奶奶走了二十多年,我想她了。

  王伟创作的这类小品画,让几代人共同追忆起曾经的那段蹉跎岁月。这种怀旧,带有抒情性,并不一味流于伤感,更非忆苦,而恰是在找寻那份难得的苦中之乐,那种再也回不去的天趣童年,那些记忆深处的闪亮日子。

  王伟无疑是成功的。从今往后,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王伟绘画的“拿手好戏”,除了耳熟能详的美人图之外,或许会再加上这一组精彩纷呈的国画小品。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