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院长陈绍杰:把论文写在采矿生产一线

青岛日报 2023年09月08日

  ■陈绍杰调试仪器设备。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通讯员  韩洪烁

  在山东科技大学,有这样一位学者,他胸怀报国为民的理想追求,发扬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秉持宽严相济的师德风范,倾尽毕生所学教书育人,走出了一条“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路子,教学科研双管齐下,育人创新相得益彰。他就是陈绍杰,现任山科大能源学院院长。在近20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他一直与矿山打交道,创新攻关,用科技的力量带给社会一个“煤”好生活;他坚守在能源教育一线,倾心育人,用知识灌溉哺育一批批青年学子。

  永远把学生装在心里

  陈绍杰出生于河北定州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家境贫困,最穷的时候甚至“没饭吃”。

  2009年,陈绍杰博士毕业时,许多国内外大公司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留校任教。他说,“我是教育的受惠者,求学路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照顾,我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陈绍杰始终把学生装在心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寒暑假,他拿出工资为家庭困难学生购买返乡车票;中秋节,他购买月饼与学生一起过节。去年,他个人出资捐赠100万元设立助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而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在学校设立助学金了。陈绍杰手机里还有一份特殊的“账本”:哪名学生有困难需要他帮助、哪些学生要考研了、哪些学生需要推荐就业,他都一一记下。

  “我的门永远对学生敞开。”陈绍杰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身兼党政职务、科研教学任务的他无论多忙,总是把学生的事放在第一位。从课堂教学、实验指导,到学生生活所惑、身体状况等,课内课外,他永远在学生身边。

  陈绍杰尝试为所教的每一名学生“量身定制”成长方案,他逼着自己成为“全能”的人,和学生谈得了学术,也聊得了“八卦”。亦师亦友的相处之道,消弭了师生间的隔阂,也让“量身”变得简单许多。截至目前,陈绍杰已培养博士、硕士、本科生超过4000人,毕业五年内的学生有9人获“全国煤炭行业建功立业优秀毕业生”称号。

  现场是最好的教科书

  “采矿场就是理论研究的战场。”陈绍杰认为,现场就是最好的教科书,知识的力量会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和责任担当。

  在山东能源集团岱庄煤矿,陈绍杰和他带领的团队曾连续一个月每天中午11点下井安装仪器进行监测,凌晨3点上井,天亮后和矿上技术人员一起讨论方案。有一次,他们发现井下的数据传输线断了,那个位置在壁后采空区20多米处,上方几百米厚的顶板随时有可能塌下来,但如果放弃这根线,之前的试验数据就全作废了,陈绍杰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屈晓说,“陈老师的科研态度令在场师生钦佩,他用实际行动为我们上了最好的一课。”

  近20年来,陈绍杰带领学生啃下一块块采矿领域的“硬骨头”,建立了采煤塌陷地建设利用关键理论与技术体系,让原本附加值很低的废旧采矿区地块“变废为宝”,一栋栋高楼大厦林立的新城拔地而起。如今,该成果已在山东、山西、河南等多地推广应用,建立了多个采煤塌陷地建设利用示范基地,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示范效益。

  多年来,陈绍杰在采矿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5项、发表13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诸多科研成果被应用于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中。他本人先后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煤炭领域最美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与“煤”结缘,陈绍杰用“创新”的火种为中国煤炭事业的未来点亮了一盏盏心灯。“每个科研人员都应该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贡献,以己所学助力民族伟大复兴、助力中国梦的实现。”陈绍杰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希望自己能影响、培育更多的采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