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名字”里有咱青岛教师

青岛教育人才帮扶团队跨越山海,把先进教育理念播撒陇南
青岛日报 2023年09月08日

  ■程鸿生(左二)在《闪亮的名字》录制现场。 照片由本人提供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为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主办的《闪亮的名字——2023最美教师》9月10日晚将在央视播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入选年度最美教师团队。在颁奖典礼上,青岛六十八中学援派的陇南市礼县第三中学校长程鸿生作为该团队教师代表将登台领奖并发言。

  跨千里续深情,携山海以致远。青岛全市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陇南西和、礼县、宕昌、武都和文县,这支团队共93人,其中校长10人、中层管理干部14人、专任教师69人;53人来自普通高中,40人来自职业中专。带着热切的教育情怀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跨越山海,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促成派出学校和被帮扶学校签订结对帮扶框架协议,并充分发挥原单位和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充帮扶资源,最大限度争取社会各界对被帮扶学校的支持。

  帮扶教师的努力,像一束微光照亮世界,像一支火把点燃希望。

  “垫底学校”成最美校园

  东西部携手,实现了资源的精准帮扶。

  程鸿生,中学政治高级教师,现担任礼县第三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任教政治、研究性学习、生涯规划等课程。他的到来,在这所全县“垫底学校”引发了现象级的效应。

  礼县三中位于中坝镇集场坝村,是一所乡村普通中学。学校距离县城1小时车程,山路交通不便,老师们自行拼车上班,在学校一住就是一周。帮扶教师们抵达前,学校连续三年本科升学率为零,每学年流失学生120人左右。师资紧缺,设施短缺,学生基础薄弱。“我刚来的时候,当地老师告诉我,100分满分的考试,60分就是学生的极限了。越是这样,我们的责任越大。”程鸿生知道,对于这样一所学校,升学率并不是主要抓手。他想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决定从“求真、向善、尚美”做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马不停蹄,程鸿生申请了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开篇是他自己写的文章——《教育,就是让改变悄悄地发生》。此外,他筹资给学校安上校门,把校园整理一新,从前破旧的校园如今成为县里最美的风景,学生们会指着学校自豪地说,“这是中坝镇最有文化的地方。”一年来,程鸿生积极协调青岛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60多万元,完成了学校的饮用水工程改造,为学校添置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设备,增加午餐补贴,设立多种助学资金……一点一滴的改变汇聚成巨大的能量,校园成了让学生幸福感最强的地方。

  更多的改变在无形中发生。在管理制度上,程鸿生将青岛的先进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在当地实施。比如,过去这里的老师和班主任都不坐班,下课之后各自回宿舍休息,如今,学校自筹资金开展浮动绩效考核,鼓励班主任早中晚在班里陪伴学生,班主任的一日流程和工作细则以书面形式被确定下来。全体教师得到了更多培训机会,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加强集体备课,借助青岛优质教育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开展集中培训、学习、跟岗实践等。学校计划用三年时间,让全体60名教师到青岛轮训,切身体验青岛的课堂教学和管理方式;学校派出的教导处主任脱产两个月到青岛市教科院学习。

  今年,礼县三中实现了历史突破,7名学生考上本科。新学期开学,流失学生数量已经降到了20多人。

  山里娃实现看海梦

  东西部携手,实现了理念的碰撞更迭。

  刚刚过去的暑假,礼县三中春笋合唱团一行47人跨越1700公里,在青岛六十八中与青岛学生合作了一场音乐会。“山区的孩子没有走出过西部,也没有见过大海,这次的研学旅行是爱心帮扶的结果。研学期间,学生们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带着这种体验回去,相信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有所提高,通过努力学习来回报社会。”程鸿生陪着学生们走进山东大学(青岛)和中国海洋大学,感受大学魅力;走进海军博物馆、海底世界、青啤博物馆、蓝色硅谷核心区,感受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走进栈桥、崂山、奥帆基地、五四广场,领略海洋自然风光。默默注视着孩子喜悦的神情,程鸿生知道,对有些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一次出远门看世界的机会。他们中的许多人会在高中毕业后打工、成家,像父辈那样在山里劳作或是努力在县城安家。出发前,还有家长在质疑:把孩子带出去有什么用?但程鸿生坚持,旅途中的见识和活动中的体验会催生学生的梦想。

  这一年,礼县三中举办了史上第一届合唱节、第一届读书会,成立了第一期篮球社团、第一支志愿者团队……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提升。“以前他们看见我总是害羞地躲避,现在已经能主动问好了。”程鸿生开心地说。

  来自青岛十七中学的老师王世柱则刷新了陇南市西和县第一中学老师们的认知。“在西和,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师理念的相对滞后和育人方式的简单,直接后果就是师生关系紧张和教学成绩徘徊不前。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王世柱提倡老师们“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一年时间里,“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成为西和一中老师们的共同追求。

  职业教育对准产业需求

  东西部携手,实现了渠道的贯通和顺畅。

  去年,于景辉从青岛经济职业学校来到陇南市西和县职业中专担任校长。对职业学校来说,技术与产业的衔接、学生技能培养和就业渠道拓宽是重要环节。于景辉充分发挥组团帮扶团队后方院校力量,与青岛经济职业学校、青岛华夏职业学校、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密切沟通,推动实现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与职业院校育人标准衔接,以满足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

  近日,陇南市礼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组马丽雅等4位老师拿到了甘肃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他们将代表甘肃省教师参加全国比赛。这样的荣誉刷新了学校纪录。名师出高徒,马丽雅等老师的“师傅”来自青岛11所职业技术学校最优秀的语文教研团队。去年,青岛交通职业学校王述彭来到礼县职业中专担任校长,在他的联络下,青岛11所职业学校和礼县职专结对,除了线上培训,青岛城管学校、青岛外事学校、高新职业学校等6所学校还派出老师到礼县,现场指导师生备赛事宜。高新职业学校的无人机专业也被引进礼县职专,学校向礼县学校捐赠10台无人机并输送了一系列课程教案,让大山里的学生也接触到了无人机维护和操作知识。

  在西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为了了解学生情况,翻山越岭走访是所有帮扶教师的必修课。“我始终记得这样一个情节:有一次,我在山里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一名学生家。一进门,发现那个男孩在看《平凡的世界》。孩子眼神清澈,透着对知识的渴望。为了孩子们眼中的光和心中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做更多的事!”程鸿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