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名公费师范生来青从教
●有1611名国家公费师范生通过自主招聘来青从教
●建立职业教育特聘兼职教师制度,市财政每年拨款400万支持学校从企业柔性引进技能大师和技术带头人
●结合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加强音体美教师配备,用两年时间为全市乡村学校配备音体美教师1800余名,保证了课程开齐开足
●对新入职教师连续跟踪培养5年,遴选600余名35岁以下青年优秀教师进行3年导师制培养,每两年遴选培养教学能手1000名、学科带头人400名
打造近300个校长教师发展共同体
●打造近300个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校长教师发展共同体。按照每个工作室每年5万元的标准给予经费支持,连续支持3年,每年支持名师名校长出版专著10部以上。每个工作室带动8-10名青年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同时每个工作室联系指导2所学校特色发展,全市共有2500余名校长教师、500余所学校直接受益,辐射引领整个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突出抓好个性化培养,建立个性化自选培训平台,集聚课程1000多门,每年8万多名教师参与网上自主选课
●推进数字赋能。两年内培养100名首席信息官、300名专家型校长和500名信息化教学名师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 黎
9月10日是第三十九个教师节。这是庆祝这一神圣职业的日子,也是人们盛情感念师恩的时刻。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近年来,青岛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梯队发展的意见》,到2024年,青岛“教育名家”将达到百人以上,青岛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数以千计,市级骨干教师数以万计。在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的背景下,青岛教师队伍正在不断自我提升、发展壮大,点燃莘莘学子求知的火种,夯实城市发展的未来。
师者传承爱与智慧
教育的本质是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创造着奇迹。
几年前,平安路第二小学学生小徐遭遇车祸,他的母亲在车祸中去世,他则长期昏迷。时任平安路第二小学校长的臧文刚马上组织与小徐相熟的老师、同学录制鼓励的音频,在病床前反复播放给小徐听,并且每周组织师生到医院去陪伴小徐,跟他说话,帮他按摩。60天后,小徐奇迹般地苏醒了;
在胶州市特殊教育中心,晏慧菊是孩子们的老师妈妈。她手把手地教智力残疾学生扣扣子、拉拉链,教他们洗手、洗脸,为他们缝缝补补。小杰同学由于脑膜炎后遗症,智力低下,右手无法写字,晏慧菊用两年的时间硬是手把手教会了他用左手写字;
四年来,莱西市日庄镇中心中学小于穿的所有鞋子都是老师李绍萍给他置办的。四年前,李绍萍刚接手这个班时发现,学生小于家境困难,母亲和姐姐先天智障,父亲多病缠身,全家靠低保生活,小于的脚上常常穿着磨破的鞋。李绍萍心疼不已,毫不犹豫地给孩子买了新鞋、新衣服送到家里,这一帮就是四年多。
……
教育的目的是开启智慧,老师的耐心引导会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
青岛滨海学校老师王裕菁主张“让技术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体验和效率,最终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她凭借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优势,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学会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并逐渐形成了“菁彩”英语教学品牌。
青岛六十八中校长翟召东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极大的潜能。他在工作中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都配有一名“导师”,导师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跟踪学生的发展状况,为每名学生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合理化建议。早在市教育局正式发文之前,全员育人导师制就已经在学校搞得有声有色。如今,全员育人导师制已经营造了一种情景: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从而成为学生的成长向导,师生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沟通更加通畅,交流更富实效,从而全方位地帮助学生、成就学生。
正是发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这些生动的“教育故事”,构成了青岛教育的和谐画卷。
全市教师数量增加16.8%
文化,赋予一座城市独特的灵魂;教育,则是城市稳固发展的基石。
目前,青岛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406所,包括高等院校29所、中职学校53所、普通高中89所、初中274所、小学672所、幼儿园2274所、 特殊教育学校15所;在校生203.37万人,教职工18.0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4.32万人。全市拥有国家教学名师6人、齐鲁名师名校长165人,新入选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工程人选85人、省特级教师304人。近五年,全市学生数增加33.04万人,增幅19.4%;专任教师增加2.05万人,增幅16.8%。
全市的教师结构呈现年轻化和学历攀升的特点。目前,全市普通中小学教职工45岁以下占65.2%。从学历看,小学老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4.3%;初中老师本科及以上
学历占比99.1%;高中老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100%,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17.3%。
近五年,全市教育系统涌现出市级劳动模范62人、省部级劳动模范12人、全国劳动模范2人;齐鲁最美教师13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22人;全国最美教师1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2023年,包括青岛教师团队在内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获评“2023年度最美教师团队”,来自青岛的教师程鸿生作为帮扶团队代表,受邀赴北京参加颁奖典礼录制。山东科技大学陈绍杰、青岛洮南路小学王璐瑶获评2023年度“齐鲁最美教师”,青岛科技大学姜鲁华、青岛华夏职业学校李霞、青岛一中张磊、平度市特教中心陈海燕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
随着教育布局的日益完善和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青岛正向着强师兴教的目标阔步前进。
创新体制机制为教师护航
在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的背景下,全市强师兴教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去年,莱西市姜山镇中心中学的6名老师获评高级教师,全校高级教师已经达到22人,这对只有23个教学班的乡村学校来说,高级教师占比极高。“在农村学校工作满20年的老师可以评高级职称,这个政策让老师们干劲十足,农村教师流失的情况一下就得到了遏制。”该校校长姜英平说。
近年来,青岛创新了按需补充机制,实行三年一核编、一年一调整,连续两年在全市跨层级、跨区(市)统筹编制6100余个,确保入学高峰期学科教师配备与学生数量同步匹配。强化政策支持,允许教育集团中心校教师编制上浮1%—3%,为集团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干部教师交流提供有力保障;有1611名国家公费师范生通过自主招聘来青从教。创新梯队培养体系,实施新入职教师连续五年培养计划、青年教师“菁英计划”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引进行动计划,畅通优秀教师成长通道;推进培训供给侧改革,支持教师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培训课程,着力破解培训难题。目前全市齐鲁名师、名校长达到165人,位居全省首位。市财政每年拨款400万元支持学校从企业柔性引进技能大师和技术带头人。开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在学校无相应等级岗位或岗位无空缺的情况下,允许定向设置特岗,招聘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近五年来,全市教育系统(不含高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83名。建立“定期流动+优师交流”模式,大力扶持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每年组织4000余名教师参加定期交流,涵盖优秀骨干教师2000余名,实现了每所乡村学校至少拥有4名高级教师,不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和水平。
尊师重教,全社会都在关注教育的发展、教师自身的发展。青岛强化乡村教师扶持,除了工作补助、交通补贴、午餐补贴、免费体检外,还为海岛教师特设每月600元补贴,让每一位在艰苦岗位工作的教师都感受到温暖。教师节前夕,市南区派发“尊师大礼包”,在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强化优秀教师示范引领、全面保障教师待遇、营造舒心的工作环境等16项内容上重点发力,把对老师的关爱落实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