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全力推进10条在建线路建设。
■中山公园站成热门站点。
■青岛地铁6号线TACS(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示范线首列电客车到段。
■青岛地铁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轨道交通是城市重大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实力、活力和潜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
目前,中国内地开通运营地铁的城市达到55个,运营线路规模迈进10000公里大关。从全国来看,青岛是近十年来地铁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青岛地铁构想始于1987年,2010年首条线路开工建设。十余年来,青岛地铁全面匹配城市发展战略,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打造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的“双一流”发展目标,设置了“1+6”目标体系(“1”是以创新为引领,“6”是“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智慧、和谐”六大目标),聚力“三六五”发展战略,聚焦“线路建设、TOD开发和轨交产业集群”三个重点方向,全面发力“建设、运营、开发、经营和资本运作”五大赛道,成为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以“为城市建地铁、为人民建地铁”理念为指引,青岛地铁线网从无到有、从线到网。根据青岛市批复的线网规划,远景年共规划19条线路,全长872公里。目前,已获批三期建设规划,共13条线路,全长503公里,获批里程位列全国第九。其中,7条线已开通运营,全长315公里,运营里程位列全国第十;在建线路10条(含延长线)、188公里,预计至2028年全部建成,日均客运量达到500万人次,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45%,实现机场、铁路、商圈等重要枢纽全覆盖,初步建成“轨道上的青岛”。
国有企业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承担者、推动者。“青岛地铁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探索试点以班组民主自治管理为核心的班组建设,通过党建统领、群众路线、参与式民主管理‘三大举措’,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君表示,在青岛城市更新建设攻坚行动中,青岛地铁是全市唯一承担攻坚行动专业指挥部任务的国有企业,同时承担了地铁建设及沿线开发建设、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市政设施建设、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等重要攻坚任务,在青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中彰显担当,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了地铁力量。
“城市生长轴”向纵深辐射
从市南到崂山,从市北到西海岸,从李沧到即墨,从城阳到胶州……漫步青岛街头,墨绿色的地铁施工围挡不时映入眼帘。围挡之下,一支支地下“铁军”昼夜奋战,将“城市生长轴”向更多区域延伸,为城市发展蓄势。
目前在建的10条线路中,包括3条一期二期线路(2号线西延段、6号线一期、8号线南段)和7条三期线路(5号线、8号线支线、9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2号线二期、6号线二期、7号线二期)。其中,6号线一期力争年底实现空载试运行,2024年通车。项目全部位于西海岸新区,是全国首条列车自主运行TACS系统应用示范线。2号线西延段计划年底实现洞通,2024年通车。项目连接大港、小港、金茂湾等重要区域,将为青岛邮轮母港片区开发建设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
今年,三期规划7条线路将全面进入土建施工阶段。4月24日,“先锋号”双护盾TBM和“胶州湾1号”盾构机分别从地铁5号线、8号线支线始发,标志着地铁三期工程进入机械掘进阶段。TBM、盾构机的使用是青岛地铁建设机械化的重要体现,相对传统掘进工法效率提升10倍。地铁三期7条线路机械掘进率超过95%,位于全国前列,其中5号线机械掘进率97.1%,8号线支线机械掘进率96.4%。
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地铁本就肩负着“减碳”重任。青岛地铁在国内轨道城市中率先发布《绿色城轨发展实施方案》,划定了9条行动路径,实施64项重点任务,2028年提前完成碳达峰,2050年提前完成碳中和。三期建设中,无柱车站、高品质混凝土、隧道主动支护体系等一批创新技术将推广应用,实现节省工期、节约投资、绿色发展,产生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当下,数字经济发展全面起势,智慧地铁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站在未来看现在,青岛地铁致力于打造智慧建造、智慧运行、智能运维的智慧地铁。通过编制智慧城轨蓝图、构建标准体系,建设“数据底座”;与中车集团合作,以15号线为试点,联合研发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一流智慧城轨系统;构建基于TACS的车地一体化智慧运行系统。3月31日,地铁6号线TACS示范线首列电客车到达抓马山车辆基地。“TACS系统在青岛地铁6号线落地使用,是列车自动运行向列车自主运行的技术跨越,将推动和引领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发展,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和便捷化水平。”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秘书长王飚表示。
除了建地铁,青岛地铁集团还承担了部分市政设施项目。2022年,辽阳路快速路南京路至福州路段提前建成通车,福州路至海尔路段主线桥提前3个月通车,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用”,刷新了青岛速度。
地上和地下、轨道交通和市政设施全面开工;挖出的每一方土,建起的每一个桩,都是青岛通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坚定一步。
畅达幸福,地下大“动脉”四通八达
从地上26米的高架到海平面下88米的隧道,从樱桃花漫谷的崂山到杜鹃花遍野的大珠山,从乡土气息浓郁的泊里大集到商业氛围浓厚的台东商圈,从焕发新生的旧城小巷到全省首个4F级国际机场……美好生活,由轨道串联,从地铁开“驶”。
2015年年底,3号线北段开通,成为全省首条运营线路。此后7年,青岛地铁每年都有新线或新段开通。截至2022年底,青岛地铁线网已贯通东西两岸、七区一市,安全准点、平安舒适的地铁,日益成为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中的骨干运输方式和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
2022年,青岛地铁线网总客运量达2.83亿人次,日均客运量77.5万人次,同比增长14.72%,在公共交通(公交+地铁+有轨电车)体系中的比重接近30%,绿色出行“主力军”的担当更加凸显。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全面复苏,地铁客流承载力持续提升。4月8日,青岛地铁线网单日客运量首次突破140万人次,达到144.45万人次,彰显出这座城市澎湃的发展活力。目前,地铁客运量占公共交通比重已超过40%。
着眼构建大交通格局,青岛地铁持续提升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一体化衔接服务水平。目前,青岛地铁线网与铁路综合衔接覆盖率达98.60%,基本实现对全市主要交通枢纽全覆盖,运营时间覆盖接近90%的出发航班和80%的到达航班,处于国内较高水平。
为更好满足乘客高质量出行需求,青岛地铁高位提升运营服务质量和品质,行业内首推公交地铁“一码畅行”,推出母婴室、幸福百宝箱、冷暖车厢、便民如厕卡等暖心举措,不断满足差异化乘客服务需求,传递城市“温度”。2022年,在16项关键运营指标行业排名中,12项全国第一、3项第二。乘客满意度连续6年处于非常满意水平,2022年达到98.54分,得分和增幅均创历史最优,成为行业首家获国家级“服务质量认证”及“顾客满意度测评认证”双五星级评价单位。
今年年初,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名单,青岛达到绿色出行创建目标,地铁是重要的加分项。
从“建城市地铁”到“建地铁城市”
面对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堵加剧等城市快速发展的“痛点”,国内各大地铁城市纷纷聚焦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开发模式,依托地铁进行高效集约的资源开发,推动轨道交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抓住地铁三期线路建设窗口期,青岛将TOD模式作为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高效推进TOD项目开发建设,构建“五位一体”“三级联动”全生命周期开发模式,系统梳理全市13条线路、266个站点周边土地,建立总占地面积逾万亩的“21+N”TOD重点项目库,可带动地铁沿线开发投资超一千亿元。目前,已累计实施TOD综合开发项目15个。
秉承“产、城、人”一体化开发思路,青岛地铁谋划打造市南老城更新、市北产业集聚、李沧未来示范、崂山城市地标、西海岸现代多维等多个“一区一示范”TOD样板,通过在各区(市)核心点位布局高品质产业空间,引导高端产业要素在轨道站点周边集聚,与现有产业资源形成串联和互补,全力推进青岛产业转型升级,深度激活青岛TOD全域开发。4月19日举行的青岛地铁TOD重点项目发布会暨高质量发展论坛上,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智慧湾项目、石老人片区、滨海学院片区、瓦屋庄车辆段TOD项目、团岛山片区、闫家山片区等7个项目,呈现了具有显著TOD特点的生活、出行、产业、商业和文化等特色场景。
随着城市更新建设攻坚行动纵深推进,青岛地铁将聚焦置业、物业、商业、科技等板块协同推进,探索构建文化、智慧、绿色、康养、产业系统融合的TOD新生态,不断改善城市形象面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更多的人乘坐地铁出行,让更多的人工作生活在地铁周边,实现从“建城市地铁”到“建地铁城市”的转变。
“轨道上的美好生活”渐行渐近
经常来往于青岛和济南两地的张女士喜欢在地铁青岛北站的“壹心制面”小店里,吃一碗热乎乎的牛肉面;在常宁路上班的蓝小姐,每天走出地铁大厦站时,都要在地铁站里的7-ELEVEn便利店买上一份早餐;居住在天泰阳光地带的蒋先生期盼着2号线海信桥站的小型商业体早点开业;在无棣路、苏州路,不少人盼着高架桥下的波螺油子多点烟火气……
315公里的地铁线网,是地铁商业布满城市的触角。向下扎根,围绕地铁车站、依托地铁客流,“轨道上的地铁商圈”全面起势。向上突破,打破地铁场景边界,在城市更新领域深耕细作,酒店、办公、体育休闲等业态次第亮相。目前,青铁商业正以多元模式落地“一区一酒店”计划。其中,在辽阳东路站、中山路站的酒店业态已全面落位。位于1号线安顺车辆段的大片空地也华丽转身为青铁体育公园,成为市民享受竞技体育乐趣、提升生活品质的休闲好去处。
历史建筑和片区是青岛的文脉所载、底蕴所在。青岛地铁展现国企担当,结合地铁沿线开发建设攻坚行动,以地铁站点周边房屋改造为切入点,开辟出轨交行业助力城市更新的全新路径,让地铁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老建筑绽放出时代风采。在大鲍岛历史文化街区北侧紧邻1号线中山路站,两栋有着90多年历史的老楼——即墨路24号(西院)、胶州路49号(东院)今年夏天将开门纳客。定位“波螺油子艺术谷”的波螺油子苏州路一期建筑改造项目也正在加快实施,有望年底开街。该项目将引入艺术策展、工作室、时尚设计师中心、餐饮等业态,助力老城区提质迭代,打造城市文旅新地标。
不止于焕新老建筑,青岛地铁还对站点周边的老旧房屋进行“柔性改造”,今年1月投入运营的安安公寓就是代表项目之一。安安公寓位于沧安路6号,距离1号线沧安路站B出入口西南侧20米,前身为青岛糕点厂职工宿舍。针对项目前身户型老旧、配套匮乏的情况,青铁商业联合青岛中联建业集团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共享区域、优化户型结构、完善设备设施,加装电梯、人脸识别、智能门锁等智能化设施设备,并植入年轻人喜爱的娱乐、办公、社交等更多功能。目前,这个集中式长租公寓入住率已超过80%,深受都市年轻一族青睐。
未来的地铁沿线,将催生出更多烟火气、时尚气浓郁的人文空间、生活空间,形成为数众多的地标消费场景,营造新消费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提升周边上班族和居民消费满意度、生活幸福感赋能助力。
构建利他共赢产业生态圈
随着安全、便捷、绿色、经济的现代交通体系日益成熟,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设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资本运作及产业发展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合作空间,利他共赢、打造良性的产业生态圈成为历史趋势与时代潮流。
作为我市24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青岛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名片产业,2021年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青岛地铁顺势而为,以“战略引领、产业推动、合作共赢”为宗旨,倡议共同组建资本运作和产业发展联盟。4月26日,轨道交通行业资本运作板块的首个全国性联盟组织——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资本运作和产业发展联盟在青岛揭牌。首届联盟理事长、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华杰表示,作为行业资源整合平台,联盟将以金融根植实体产业,实现资产资本化运营。今后将推动联盟单位成员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助力核心技术突破、扩展投资生态圈、积极参与行业和国家标准化工作,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链及上下游共同发展。
2021年以来,青岛地铁聚焦战略投资主方向,优化产业布局,投资多个产业链优质项目;初步搭建由“产业链股权投资基金群”“地铁建设基金群”“城市更新基金群”构成的百亿产业基金集群。积极实施“上市公司+”战略,迅速布局拟上市公司。其中,博宁福田项目在青岛地铁入资后迅速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2022年底启动上市筹备;东湖绿能项目通过复合储能装置、永磁牵引系统、新型能源智能管理系统、氢能及迭代产品等绿色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青岛地铁乃至整个轨道交通行业绿色转型发展。
“十四五”期间,青岛地铁建设预计完成投资1100亿元,由此将衍生出千亿级的市场场景。青岛地铁创新资源经营模式,拓展资本运作赛道,研究梳理出包括传统土建、设备以及新兴领域在内的36大类146个开放场景,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充足的产业投资和市场参与机会。通过场景开放,提速布局青岛轨交产业链,助力青岛轨交产业迈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