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保险作为顶级合作伙伴和唯一保险服务商支持海尔·2023青岛马拉松。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丁倩倩
中路保险董事长郑青感慨,加入中路以来,这次真切感受到了“开门红”。
的确,今年一季度,中路保险多点开花,一口气创下多个“最”。
3月15日,长护业务获增保费8000万元,总保费达到4.7亿元,为承办该业务以来年保费最高额;
3月30日,中路保险独家中标胶州湾第二隧道工程保险项目,保费达7265万元,为首次独家承保特大型工程项目,创下中路保险成立以来传统业务单笔保费最高纪录;
一季度,公司实现保费收入8.89亿元,同比增长36.48%,达成全年目标50%,创公司历史之最……
这样的成绩,在中路人看来,是对公司成立八周年最好的献礼。从2015年成立以来,中路保险一路筚路蓝缕,终见曙光。郑青表示,业绩不佳曾让中路保险一度陷入迷茫,缺乏自信,如今公司连续两年盈利,今年一季度又实现开门红、保持持续盈利态势,外界对中路的衡量刻度也从运气成分偏向实力,“我们前两天开会,能明确感受到员工自信了很多。”但郑青认为,中路保险的向上之路刚刚开启,他们有信心向“中小财险公司利润排头兵和专而精的行业发展标杆”的目标攀登,“咬定青山不放松,总有一天能抵达。”
服务保障民生擦亮“青”品牌
作为青岛唯一一家总部设立于此的地方法人保险机构,中路保险从成立之初就被寄予厚望——“青岛人自己的财险公司”。而中路保险也一直如此自我定义,将主动参与青岛民生保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与城市同频共振。
面对老龄化的社会大趋势,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必须把健康老龄化摆在突出位置,青岛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探索“长期护理保险”,让失能老人过一个有尊严的晚年。
作为全国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之一,青岛也在不断探索“长期护理险”运营的有效模式,为全国的健康老龄化“打样”。在摸索中,青岛引入专业保险力量运营。2021年6月末,中路保险青岛分公司中标“长期护理保险”项目经办权,年保费规模4亿元,服务范围为市南区、城阳区、平度市三区的296万参保群众。
郑青表示,“长期护理保险”的承保,一方面展示了中路保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青岛市对中路保险的信任。“中路没有辜负这份信任,我们迅速组建了超过50人的医疗队伍,助力主管部门盘活医养、照护服务资源,促进了‘医、养、护’深度融合。”通过市场化运作,中路保险借助保险系统的优势,压缩申报、报销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以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积极开拓业务范围,实现一季度长护险保费拨付额的大幅提升。运行近三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办理长护申请2.4万余人,累计结算9万余人次。
“先抢救后付费”道路交通救助基金是另一项重要的民生保障制度,通过从全市机动车交强险保险费中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形成救助基金,旨在对交通事故中无力筹集抢救费及丧葬费的伤者和家庭实施费用垫付救助,压降交通事故伤员因延误治疗导致伤亡和因伤致贫。
2020年10月,中路保险通过政府采购获得道路救助基金的运行管理权,负责全市救助基金的日常垫付、追偿工作。公司以专业化运营提高了基金的运转效率和救助效能,助推道路救助基金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了政府牵头、国企担当和群众受益的“三方共赢”。截至4月20日,道路救助基金累计救助人数达2637人,救助金额达1.17亿元。
锚定城市更新挖掘新增长
得益于第二条海底隧道项目的竞标成功,中路保险一季度首次进入青岛财险市场保费规模前三。
郑青介绍,“在青岛众多保险公司中,中路保险的综合实力不具领先优势,但近年来中路保险积极参与青岛重点项目保障服务工作,在实践中展现了业务能力,形成中路进阶新项目的敲门砖。”
一直以来,中路保险都是青岛城市发展战略的“深度参与者”——青岛地铁三期工程保险项目、胶东国际机场、胶州湾隧道、海天中心项目……在青岛重要时刻,中路保险冲在前列,“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2019年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2023年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唯一保险服务商,积极匹配城市发展战略,乘势而为、顺势而上,深度融入城市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保险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郑青表示,中路保险作为青岛唯一的法人保险机构,始终致力于与其他兄弟公司在竞争中求合作,协同发展,一起努力做大“蛋糕”,共同为提升城市的“保险密度”“保险深度”作出贡献,在岛城快速发展的步调中,发挥好金融保险业功能。
中小险企具备“决策快、效率高、执行力强”的优势,能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响应市场需求,把更多的核心资源用在“刀刃”上。一季度,中路保险领导班子密集走访各区市投资平台和国有企业,希望在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中,抓住业务增量的机遇。
眼下,注册资本金增资至30亿元是中路保险首要目标。郑青并不掩饰中路保险的“雄心壮志”,他表示,“目前我们能服务的重点项目主要还是在青岛,如果顺利增资,我们就能迈过全省重点项目的承保门槛;在机构发展布局上,目前主要在山东和河北市场,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拓展业务,成为中国的中路。”
打破业务边界闯出新优势
中小险企想要突围,还需要一股“闯劲”。
从行业长期发展看,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车险进入存量博弈,中小险企在车险领域的生存空间有限。从成立之初,中路保险就提出“五五战略”——车险和非车险均衡发展的战略导向。过去八年的时间中,中路保险牢牢坚持“五五战略”,不断摸索,以壮士断腕之志,优化人员结构,去除落后产能,创新经营模式,“做精车险、做强非车险”,2021年实现非车险业务占比首次超50%,公司首年实现盈利;2022年非车险业务占比接近60%,连续2年盈利,利润额增长了89%;今年一季度,非车险占比达到80%,持续盈利的基础越来越牢固。
在数字化浪潮之下,中路保险将承保与理赔的标准化服务转至线上,并引入智能化审核流程,压降人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截至2022年底,中路保险的车险综合成本率降至93.8%,优于行业3.4个百分点。5000元额度以下的理赔款10分钟之内就能到账,消费者满意度也大大提升。
非车险的产品结构也越发完善,开展差异化精准化服务,常用产品也设置定制化方案。今年一季度,中路保险非车险整体保费收入达到7.08亿元,同比增长40.34%。据悉,中路保险目前持续优化“车险+X”的业务结构,通过车险的用户基础,在大健康领域寻找新的业务增量。
在郑青看来,虽然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人”依旧是中路保险的竞争优势所在,“通过细化优化奖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下一步,公司将坚持激励策略的长期性,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中路保险的目标是打造中小险企的标杆,这样的目标在外界看来困难重重,但郑青对此有信心,“根据行业权威媒体最新发布的财险业2022年第三季度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路保险在全国80多家同业中排在36位,同比提升22个位次,已上升至中上水平。我们在消费者满意度上也走在前列。接下来,我们还要在利润率指标上下功夫,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新跨越,咬定一个目标发力,持续耕耘,稳扎稳打。”
在刚刚结束的海尔·2023青岛马拉松赛上,中路保险作为顶级合作伙伴和唯一保险服务商,为参赛选手提供每人20万元保额的意外伤害保险,全面保障参赛人员人身安全,展示了一个本地国企勇于担当的责任心。
中小险企突围之路无疑也是一场马拉松,发令枪响,中路保险已大步跑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