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胶州数字乡村建设

青岛日报 2022年04月16日

余定鑫

 建设数字乡村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并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劲新动能,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基础,也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对农业农村的普及度和覆盖率偏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重点和基础性工作。

 一是加强资金保障。整合面向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和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建立多方参与的数字乡村建设投融资模式。二是加快推动宽带服务进村入户,提升4G网络全覆盖范围和质量,加快5G、物联网和千兆宽带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建设,推出更有针对性、性价比更高的网络应用和服务,在扩大广域覆盖的同时确保精准覆盖,全面提升“互联网﹢新农村”水平。

 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

 青岛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数字青岛2022年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推进胶州市、莱西市及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即墨区移风店镇数字乡村试点工作,乡村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一门式”办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如何进一步发挥好数字之“智”,让乡村治理更见实效,成为当下的一个新课题。

 一是建立乡村治理综合数据库。依托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以电子地图、遥感影像、三维实景地图等多类型、多尺度空间数据为基底,叠加各部门数据,按照胶州全市统一数据信息标准范式,建设乡村治理综合数据库,完善集镇、村庄重点部位视频监控,推动实现大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加快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二是将更多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政务服务纳入服务平台,实现大数据与农村治理融合,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推行乡村政务服务网上审批全覆盖,提升乡村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和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建设“一网通办”系统,实施“首问负责”、一窗受理、一条龙服务等便民措施,让村民进一扇门办百件事;三是实现数字党建、数字村务、数字财务,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让村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管权,提高村民参与度,提升乡村治理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

 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数字技术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用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充分发挥数字乡村建设对推动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农村产业体系的重要作用。

 一是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和应用,推动农业生产、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能。2021年,胶州市立足科技兴农,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培植一批现代智慧农业园区,建成金禾天润樱桃种植基地,利用5G网络针对樱桃生产活动定制开发的智能终端,掌握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指标信息,并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数控温室大棚种植系统,通过大数据监控、分析、自动化操作及质量管控,形成一套创新性的智能化种植模式;二是积极培育乡村新业态。加快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拓展涉农数字技术应用服务,促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特色保护类村庄依托“互联网+”,深挖乡土文化的独特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管理服务智能化,谋划建设一批互联网特色旅游乡村;三是构建数字农业流通体系。通过信息技术科学管理农业生产、储藏运输、流通交易等各个环节,引进和借助知名电商平台,培育本地特色农产品和文旅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营销,加大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力度,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电商示范乡镇和示范村。(作者单位:胶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