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建设的政治和文化基础

青岛日报 2022年04月16日

孙 涛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总结了我市五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按照“走在前”的要求,提出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是青岛市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行动表和路线图。报告提出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深入推进平安青岛、法治青岛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为青岛市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明确了方向和发展思路。政治制度和精神文化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基础巩固、发展的积极能动力量,二者统一于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建设。按照报告要求,我们要着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城市软实力,为建设“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提供保障。

 筑牢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建设的政治基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按照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要求,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化法治引领保障作用,统筹发展和安全,筑牢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的政治基础。

 把坚持人民当家做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美好家园。从党的性质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人民当家做主既是我国国家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更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显著标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全力保障人民权益、全面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有力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我们要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要求,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富足幸福、更有机会人生出彩、更能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越性,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由于价值目标、历史文化与现实国情有所不同,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具体制度也存在明显差异。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是共同富裕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根本原则,确立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在实践中推动三者有机统一,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优越性的重要方面。我们要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要求,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将法治作为推进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全面推进法治青岛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全面依法治市,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本质要求、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十个明确”,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一环。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我们要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求,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政法领域改革,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法治社会建设。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

 筑牢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建设的文化基础

 文化对城市气质塑造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内涵深厚、创新精神持续、发展潜力强大的城市才能称得上是活力无穷、魅力无限的城市。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品位,涵养城市文明,筑牢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为我市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以建设人民城市为导向提高城市文明高度。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在建设人民城市上实现新突破。建设人民城市要不断巩固人民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大力强化人民城市建设的制度保障,充分发挥人民城市建设的竞争优势。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要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建强宣传思想阵地,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质扩面、换挡升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提高城市文明高度。

 建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助力“精彩宜人之城”建设。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强多元文化的交融,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并将文化繁荣作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重要方面,将先进海洋文化作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优势之一。建设“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我市生产总值五年跨越五个千亿元台阶,但要“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软实力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改进空间。为此,要根据环境格局、动力机制和治理模式的深刻变化,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顺应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特点规律,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加速器”功能,推动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硬实力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要求,扩大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升级公共文化设施,实施文化惠民、全民阅读和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程,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设艺术城市,让人文青岛享誉世界。激发文化产业活力,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国际时尚文化中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美好生活需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层面;既有数量上的丰富,更有质量上的提升。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比以往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所以,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必须充分认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把实现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用多样化、多维度和多方面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实际行动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要求,开展市民文明素养、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使人民群众有更美好的精神文化享受,推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市情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