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想找代表“拉拉呱”,只需要到家门口的代表工作站,代表们也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履职通”,随时随地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目前,青岛市黄岛区人大常委会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建成运行96个代表工作站,人大代表联系群众阵地建设网格化体系已基本形成,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线下工作站,树立履职服务意识
换届以来,黄岛区人大常委会先后提请工委(区委)出台镇街人大工作意见和新时代人大工作意见等文件,指导各镇街建立了视察调研、代表履职等16项制度,健全镇人代会和主席团议事规则、程序,并通过实行“543”工作法,推动代表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在硬件建设方面,做到固定场所、统一标牌、工作设施、学习资料、代表邮箱“五个有”;在公开公示方面,坚持代表信息、工作制度、年度计划、履职成果“四公开”;在组织管理方面,确保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台账管理“三到位”。
“有了助老大食堂以后可省事了,天天都能吃上热乎饭了!”提到助老大食堂,家住长江路街道荒里社区的杨大妈乐呵呵地说。这与荒里社区代表工作站的作用直接相关。2018年,围绕接待选民过程中群众反映的养老问题,区人大代表薛志伟撰写了养老服务的建议反馈到区里。通过黄岛区人大常委会三年的监督推动,黄岛区政府出台了养老服务业发展意见,编制了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建成养老服务中心和驿站206处,“幸福晚年、真诚相伴”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线上工作站,打造“民情快递”
“云”上议政、“云”上建言、“云”上互动……一朵朵“云”,将代表工作站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形成了“网上+掌上”智慧代表工作站的新格局,进一步拓展了代表的履职空间。
黄岛区人大常委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聚焦“网上”赋能,率先在全市建设“一网三平台”,“一网”指黄岛人大网站,发布人大动态,推送通知公告,展示代表的履职风采;“三平台”是集建议办理、履职评价和学习互动于一体的软件平台,截至目前,共收集代表履职信息3450余条,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更加高效便捷。聚焦“掌上”赋能,开通手机端“代表履职通”,实现了代表履职“全天候”、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不打烊”,代表们提交了调研报告132篇,协调推动便民早餐、大货车停放等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目前,新区的规模化供水覆盖率偏低,建议保障好农村饮水安全,加强镇街农村供水队伍建设……”这是区人大代表刘洪美在“代表履职通”上提交的一条建议。围绕办好这条建议,黄岛区人大常委会召开29次各类别座谈会,发放2600余份调查问卷,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推动黄岛区政府投资6000万元改造提升了16座规模化水厂,为907个村居安装了净水机,实现了分质供水。“现在用水方便得很,老少爷们都说好!”住在六汪镇丰台村李大爷的一席话,道出了村民们内心的喜悦,也是黄岛区人大常委会打造“民情快递”的一个缩影。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推动民生实事解决
2020年12月7日,区人大代表逄锦兰早早来到了宝山镇张八朱村代表工作站,在述职讲台上向选民报告一年来的履职情况,“第一次上台进行这样正式的述职,心情很紧张,不知道选民们对我的工作满不满意。”听到测评结果后,逄锦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我还要更加努力履职,切实为群众服好务。”
代表工作站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把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带下去,又把群众的真实声音收集上来。在2020年度的镇民生实事项目征集过程中,各代表工作站制订了项目征集、年中年底双测评等“十步走”工作法,以“项目库、差额票决、挂图作战”为主线全力推进,共票决列出了122件民生实事,推动了居民合作医疗补充保险、镇域消防队伍建设等工作开展。
黄 舜 王 超 赵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