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医生”牵手马怀龙传递大爱

青岛市市立医院29名医护自发报名组成医疗小队认领“微心愿”
青岛早报 2024年08月22日 徐小钦

  市立医院专家为马怀龙(左二)和辖区居民检查。

  扫码观看

  相关视频

  早报8月21日讯  8月21日,青岛早报刊登了《他们的“微心愿”等您来点亮》,讲述了青岛市红十字会联合相关部门成立爱心联盟,一起帮马怀龙和他的帮扶对象实现“微幸福”的“心愿”认领活动。报道一经发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居住在兴隆路街道的29名青岛市市立医院党员医护积极踊跃响应,第一时间就组建成了“点亮微心愿”的医疗小队。能为马怀龙的帮扶对象实现小小的“愿望”,守卫他们康健的身体,就是“微心愿”最大的意义。

  组建“点亮微心愿”医疗小队

  日前,青岛市红十字会联合市北区相关部门在调研中了解到马怀龙及他帮扶的孤残家庭面临的难处,决定依托青岛“微尘”爱心品牌,成立爱心联盟,畅通困难救助、医疗保障等渠道,联合社会爱心力量,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一起为马怀龙及他长期帮扶的孤残家庭点亮一份“微幸福”。在之前采访中马怀龙提到,如果能有一支固定的专业医疗团队提供支持,将为马怀龙及志愿服务团队减轻很大的负担。“如果有专业医疗力量支持,一些小的问题能按时在家里解决,减少去医院的频次,都能为老人们及志愿服务队省去很多麻烦。”马怀龙说。而这个“微心愿”很快迎来了爱心认领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

  据本次活动的负责人与联络人、市立医院急诊科医生袁丁介绍,从青岛早报的报道发出后,医院在得知马怀龙警官及他的帮扶对象们需要医疗支持,院党委立即发动全院党员,按照就近报到、服务群众原则,29名居住在兴隆路街道的党员医护人员很短的时间内就组建成了“点亮微心愿”的医疗小队。“我们选出的首批29位医护全部居住在兴隆路小区附近,这也是我们作为党员‘双报到’,工作在医院,服务在社区,为的就是能够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袁丁介绍,医护团队涵盖普外科、心内科、消化科、神经内科、肾内科以及急诊科等近10个科室的业务骨干。“我跟马警官沟通了一下,46个孤残家庭多是慢性病患者,我们医疗小队的医护人员都是专业对口的。如果后续需要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我们也会积极协调,保障这些老人能够得到最专业的医疗支持。”袁丁表示。

  绿色转诊通道“点对点”帮扶

  “我们后续会上门走访这些出门不方便的困难居民,另外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我们将打通转诊绿色通道。”袁丁告诉记者,如果有急危重症可以开通绿色通道转诊到市立医院进行救治。日常医护人员也会到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相关的基础培训,增强医疗力量。记者了解到,8月初,马怀龙帮扶的一名居民因为腹痛到市立医院本部就诊,结果查出来肾结石、肾积水和肾梗阻。“像这种情况,以后我们可以开通绿色转诊渠道,第一时间为他们进行医疗救治。”袁丁说。

  作为“候鸟”医生的一员,7年间袁丁奔波辗转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科与西海岸新区大场中心卫生院之间,在基层简易的诊室给乡亲们诊疗、在爬山涉水中与农户攀谈,借助于自己的努力和市区三级医联体—健共体的力量,尽心联络治疗无数复杂的病例。而这份经历,也让袁丁更加了解基层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医疗服务。“实际上,无论是下社区还是进乡村,我们是医疗资源,对方有医疗需求,但缺少桥梁和纽带。这一次通过青岛市红十字会、青岛早报以及马怀龙警官作为纽带,我们也非常荣幸。”袁丁说,“群众有所需,我们就有所应,再说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让他们的‘微小心愿’得以实现,我们会一直努力。”

  市立医院始终走在公益第一线,不管是博士科普团、“候鸟”医生团队等各种公益团队,也是市立医院聚焦为民办实事,开展公益惠民的具体举措之一。

  / 相关链接 /

  一起点亮他们的“微幸福”

  2004年,“微尘”这个名字首次走进公众视野。它起源于一位普通市民的多次匿名捐款,这位市民在捐款时只留下“微尘”这一名字,寓意自己的善举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尘”已成为青岛城市文明的象征,也是青岛用爱铸成的精神名片,形成了青岛这座城市独特的公益文化。有爱心的你和我都是“微尘”的一分子,欢迎大家加入“红十字社区公益金”爱心大家庭,大家一起携手实现困境居民的“微心愿”。青岛市红十字会及相关单位计划在今年中秋节前,联合爱心单位一起为片警马怀龙和他的帮扶对象点亮“微幸福 ”,爱心单位和个人有意愿一起加入的,可拨打青岛市红十字会电话85716553咨询。也可通过“博爱青岛”小程序直接捐款,一起为青岛更美好添一份力量。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徐小钦) 照片由院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