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黄海学院的刘仕春失去双臂,却成了跆拳道冠军、高校老师、全国唯一的女口书画家——

她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青岛早报 2024年05月21日 吴冰冰

刘仕春(左)在跆拳道比赛中。

刘仕春以口衔笔为读者签名。

  “命运剥夺了我的双臂,也馈赠了我一双翅膀。我曾无数次在梦里看到自己长出了翅膀,飞越山河,飞过田野,飞向心灵的花园,飞向生命的高处。”近日,刘仕春在青岛书城举办了一场新书发布会,她在新书《剥夺与馈赠》中这样写道。

  17岁时因意外失去双臂,但刘仕春并未向命运低头,而是在困境中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实现人生逆风翻盘。如今,她是全国唯一的女口书画家、全国残运会跆拳道项目季军、山东省残运会跆拳道项目冠军、青岛黄海学院教师……一路走来,她用勇气和坚韧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

  以口衔笔练习书法

  1999年,17岁的刘仕春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臂。“发生意外醒来后,陌生的地方亮着灯,我看着自己的影子觉得就像一场噩梦一样,梦想破灭,生活不能自理,连吃饭都要母亲一勺一勺地喂。”刘仕春说,在那段时间她感到绝望,也想过放弃生命,但生活仍在继续,她告诉自己必须跨越这道鸿沟——没了胳膊,她还能干什么?

  处在人生低谷,陷入焦虑,一切就像是命运开了一个玩笑,但也许是命运总喜欢编导“绝处逢生”的戏码,次年春天,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刘仕春接触了书法,见到了和她一样失去双臂但自强不息的口书画家胡林。回忆当初相遇的场景,刘仕春仿佛看到了人生另一个出口——“我也可以练口书”,于是她来不及考虑喜不喜欢、擅不擅长,衔起笔就开始练。

  刘仕春开始用口衔笔练书法,从咬笔的力度到挥笔的方向,熬过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历程,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只有她自己知道。早晨醒来一睁开眼,简单吃过早饭后她就开始衔着笔练,每天10多个小时,直到深夜写到筋疲力尽。练书法的过程中,笔在嘴里不受控制,牙齿一个力度把握不好,笔杆就会被咬破,还会戳破舌头,把口腔内壁划出一道道口子,弄得满嘴都是血。就这样从白天练到黑夜,暑往寒来、冬去春归,刘仕春已经不记得咬坏了多少毛笔、写坏了多少纸,她清楚地记得每一个自我鼓励的不眠夜,苦撑着坚持练习口书是她想证明自己残而不废的信念,证明自己的价值。

  突破身体局限,用嘴衔起毛笔苦练,当第一个像样的字写出来后,刘仕春慢慢得到了人生另一个答案——“我或许能以写字为生”。为了生存,刘仕春开始到全国各个城市卖艺,从老家四川资阳到成都、昆明、南京,再到天津、北京,在母亲的陪伴下,刘仕春走南闯北地去表演书法。

  “无论当下还是未来,生存总是第一位的。从某种角度上说,贫穷是我走向自立的动力,我渴望自立,期望能养活自己,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所以书法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我赖以生存的技能,卖春联、卖艺、拍卖等,都是以展示我与众不同的书写方式为主要卖点,让我实现了‘靠自己养活自己’的愿望。”刘仕春说,刚开始的时候,她很害怕路人的目光,感到自卑,害怕别人的同情,也害怕别人的白眼,更害怕被人围观,但是在一次次走向街头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的书法慢慢地被人认可,这让她开始相信自己,决心要找到自己的风格。

  来青求学圆了教师梦

  2004年,刘仕春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在因为一场意外延迟了5年之后,那一年,22岁的刘仕春终于如愿走进高考考场,并顺利考入青岛黄海学院,圆了大学梦。从四川资阳一个偏远村庄来到青岛,一年7000多元的学费成了刘仕春肩上不小的重担。“我鼓起勇气给学校打电话,问能否不用一直待在学校,用半工半读的方式赚学费,听到我介绍的情况并看过资料后,学校表示可以给我免去学费,还给我在学校内提供了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校担任兼职老师,每月给我800元的工资。”刘仕春说。

  就这样,刘仕春在青岛一边求学一边生活。从青岛黄海学院毕业后,刘仕春又获得了中国石油大学的本科学历,并自学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在青岛黄海学院留校成为一名教师。任职期间,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刘仕春口衔毛笔苦练书画,她说自己喜欢竹子,平时常常会在纸上画下一丛丛竹子,在她的老家,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会种竹子,她希望自己像笔下的竹子一样坚韧顽强,永远不向命运低头。

  2016年,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刘仕春成立了“尚秋书院”,成为教师是她的梦想,她希望在书院教书育人、传播大爱,帮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尽管资金有限,刘仕春仍会免除残障人士的所有学费,希望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像她一样走出困境,找到可以发光发热的地方。

  学习跆拳道开辟新赛道

  “内心不设限,人生才能无极限。”2019年,喜欢挑战自我的刘仕春开始系统学习跆拳道,之后进入青岛市残疾人体育中心跆拳道队,正式备战全国残运会。因为失去双臂,对刘仕春来说,想要练好跆拳道,掌握好平衡是最大的挑战。为此,她开始风雨无阻地进行训练,训练枯燥又艰难,练习抬腿的过程中,胯部留下了一处又一处淤青,脚底磨出了水泡,尽管每次练习后浑身酸痛,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就这样一直练习,直到磨出厚厚一层茧,最终凭着顽强的斗志获得了全国残运会跆拳道铜牌。

  2021年,39岁的刘仕春再次备战全国残运会,在年龄和身体条件上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凭着“挑战不可能”的拼搏精神再次摘得跆拳道铜牌。“付出终有回报,尽全力才不留遗憾。”这是刘仕春获得铜牌后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的一句感言,“我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这样不断挑战自我的状态,人生有无限的可能,不要给自己设限,只有当你面临绝境时,才会发现原来生命是如此坚韧。”

  “人生是场马拉松,再坏的处境,只要能坚持都会过去的。”2022年,在山东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跆拳道比赛中,刘仕春战胜对手登上了冠军领奖台。“从集训到比赛,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专门的陪护,我一个人坚持了下来。部分生活不能自理,这是我最大的困难,但逆境是最能锻炼人的,这让我更加独立。”刘仕春说,“参加运动会的意义,在于激发残疾人挑战自我、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运动中获得快乐,在运动中获得自信,在运动中获得尊重。”

  “用力活着是我一生的意义”

  如今的刘仕春已经结婚生子,拥有了幸福的家庭,她热爱书法、喜欢运动,生活快乐美满。

  “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很多人问刘仕春,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支撑她走出来的?她说没有答案,或许是不知道从哪方面讲,或者不知道从哪个角度选出自己“最艰难”的时刻,她不去想有关“艰难”的问题,而是忙于做选择,在失去双臂的前十年,她做了3个重要的选择——用力地活、坚持用嘴写字、一定要上大学。然而,与命运的抗争让刘仕春忽略了内在的自己。当她又一次被现实的无力感包围,她选择接纳、面对和修补自己,她把这次的成长叫作自我的“二次生长”。

  “前十年的自我重建,是自我重新整合,整合的是曾经的我。而‘二次生长’是面向未来的我,在认清自己后,主动重新雕琢自己,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柄’,这需要更大的勇气,很庆幸,我刚好拥有这样的勇气。”刘仕春说,这一次,她做了人生的又一次决定,用文字的形式剖析自己,总结自己的人生并分享经验,为更多人注入坚定而柔软的精神力量。

  因为刘仕春喜欢秋天,国画大师鲍黎健为她取了“尚秋”的雅号。“人生由我,带着勇气前行,跌宕起伏也波澜壮阔,虽然没有双臂,但却无比自由。终其一生,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做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心智成熟、情绪稳定、独立且自洽的人。”刘仕春说。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吴冰冰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