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路:市井烟火的别样形态④

青岛早报 2024年01月20日

青岛早报2024年01月20日版面

沿着浙江路再往上走,马路西侧便是安娜别墅。

这是史料挖掘后的新发现。在此之前没有人知道这栋别墅的名字,抑或根本就没有人认为这是一栋别墅。它就是一个大杂院,楼上楼下,包括阁楼和地下室,足足住了十几户人家,院子里还盖了许多违建小房,终日嘈杂,嘤嘤嗡嗡。各家在走廊的自家门旁见缝插针搭的小厨房、小棚子,让这栋漂亮的小楼完全失去了原有的模样。

安娜别墅建成于1903年,是德国建筑工程师、砖瓦生产商罗伯特·卡普勒为自己建造的私人住宅。“安娜”是卡普勒家族中的女性的名字。

罗伯特·卡普勒是早期殖民者中的工程技术人员,算是拓荒者之一。他在青岛的大鲍岛海边建起了砖瓦厂,机械化生产建筑用砖瓦。城市初始,工地遍布,建筑材料供不应求,卡普勒的砖瓦厂越做越大,窑炉越建越多,整日浓烟滚滚,一派忙碌景象。他的炉窑所在地被人们称作“大窑沟”。

安娜别墅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设计手法娴熟、传统,算是因袭循规之作。不愧是建筑工程师盖的房子,建造之时考虑了诸多细节。房子从马路边退进去十几米,留出了足够大的院子。南面的山墙华丽繁琐,东面的塔楼视野辽阔。

卡普勒没有想到,在称心的别墅里刚刚住了十一年,战争便改变了他的生活。1914年9月18日,从崂山仰口登陆的日军一路西进,直扑青岛。28日夜,自李村、沧口一带逃难而来的大批妇女儿童涌入了德国传教士、青岛红十字会会长卫礼贤开办的战时避难所。

难民太多,避难所早已安置不下。街道上炮声隆隆,野蛮的日军随时可能打进城中。无奈之下,卫礼贤紧急求救于罗伯特·卡普勒。卡普勒毫不犹豫,立即收拾出大窑沟闲置的厂房,安排汽车,连夜将一百多名中国妇女和儿童接了过去,妥善安顿。

1918年,安娜别墅转到了刘子山名下。刘子山是曾经的青岛首富,号称“刘半城”,买几栋别墅对他来说是轻易之举。

此后几十年,社会动荡,政权更替,安娜别墅命运多舛,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毫不为过。

2012年,政府回购了这栋建筑,择地安置了楼内的居民,将这栋几乎面目全非的别墅修旧如旧。安娜别墅惊艳地重回人们的视野。2022年,市南区民政局将百年安娜别墅打造为全国“最美婚姻登记处”。

节选自《青岛文化地图》

青岛市民政局 主编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观海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