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开幕。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邢志峰 摄
参会者在展会上参观拍摄。新华社发
参会者品鉴“曲水流觞”青岛农品宴。
强农兴农,胶州湾畔,一场“国字号”农业盛会在这里拉开帷幕。
11月9日至12日,由农业农村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举办,全国各地近3000家农业企业齐聚青岛。优品展销、精品品鉴、商务推介、好物直播带货……伴随农交会的启幕,30余场形式多样、别开生面的农品品牌推介活动即将接踵而来。
现场看点直线拉满
今年的农交会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设置粮油、果蔬、畜禽、水产、茶叶、地标农品、农垦、农业农村服务业、国际等11个展区,近3000家企业、万余个品牌参展,18个国家和地区参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采用蓝绿色调线条简单勾勒设计而成的山东展馆整体大气、现代。产品涵盖粮油、瓜果、蔬菜等六大类近2000个品种,不仅有寿光蔬菜、沾化冬枣等13个农产品“拳头”品牌亮相,在综合展区集中展示了“国信1号”“深蓝1号”等大国重器,以及22家企业智能农机作业、农业机器人、精准智能灌溉、数字化农业托管等新装备、新场景。据悉,与往届相比,山东参展企业数量、产品种类、展位面积等均创历年之最。
以“绿色龙江 黑土优品”为主题,黑龙江省展馆450款“黑土优品”集中亮相,推动当地优质农产品“抱团”闯市场;广东省展馆带来了丰富的特色农产品,既包括潮州的凤凰单枞、新会陈皮等传统知名农产品,又包括“年鱼”“年菜”等新兴的预制菜品类,受到经销商青睐。此次陕西展馆改变了往常极具历史感造型的特色展馆设计,转而追求实用、极简的设计风格,以推动交流、促进贸易最大化,精心组织52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0余种特色农产品参展。
“来,咱用山东煎饼卷‘狮子头’咸菜和大葱,吃起来更有味道。”说话间,参展的王保暖就给围上来的观众递上了山东煎饼和大葱,王保暖告诉大家,这咸菜因为酷似狮子头,故命名为“狮子头”咸菜。“别看它黑乎乎的,5年时间的咸菜价格更高。”王保暖告诉记者,靠着“狮子头”咸菜,她带动了200多户农户致富,每年每户能多收入3000多元。
除此之外,现场各家展馆鼓足了劲,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拳头产品,直线拉满了看点。如:“北京优农”展馆现场烤制北京烤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展馆呈现的数智赋能农业农村、青岛展馆耗时3个月3D打印的面塑孔雀……
展会期间,还将举办农业品牌成果发布推介、中国农垦品牌发布推介等30余场系列活动。
青岛展馆全场瞩目
极富山海地域特色的青岛展馆可谓一步一景,整个展馆设粮食、蔬菜、果茶、畜禽、水产品、园林花卉、序厅互动等七大展区,展示内容丰富,每个角落都布满新鲜的果蔬植物,让不少市民直呼“来到了植物王国!”
“门口的孔雀是模型吗?这么漂亮!”面对参展者的夸赞,青岛展馆的莱西巧姑娘花饽饽工作人员笑着解释,这是一只3D打印的面塑孔雀,属于非遗文化传承技艺。“那这些精致的糕点也是花饽饽?”面对市民的疑惑,该工作人员笑称,这是他们新研发的国潮花酥糕饼,同样采用3D打印工艺制作。
除了花饽饽,4斤多重的诸葛酥梨、鲁海丰的超大帝王蟹、国信深海野游大黄鱼也都深受市民热捧。
此外,青岛展馆的休息区打造“曲水流觞”青岛农品宴,蜿蜒曲折的水道,利用水流冲击力推动茶杯前进,桌面摆放了国潮花酥糕饼、时令果蔬、崂山茶,还有古筝现场演绎。
做好“土特产”文章
农产品交易,一端连着地头,一端连着需求。作为我国农业行业一年一度的大事,农交会这个全国性的农业“大平台”“大市场”,将为农业企业创品牌、建渠道、促合作提供重要平台,为乡村振兴战略汇聚更大力量。
搭载农交会这一重要平台,以“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促进产业兴农”为主题的首届“强农论坛”举办。论坛指出,做足“土”的文章,要围绕原产地、原生态、原工艺,开发具有地域特色、保留乡风乡韵、体现当地风情的产品业态,推动涉农项目与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挂钩,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建立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让农民深度嵌入产业链条,更多分享增值收益。
/ 观察 /
农产品向“潮”看齐
如今的农产品,不论是外在包装、内在口味,还是目标群体,都在向“潮”看齐。从“卖产品”到“卖品牌”,从“做国货”到“掀国潮”,越来越多农业经营主体意识到,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力。
在济南展馆,“平阴玫瑰”可以涵盖上百种玫瑰制品,款款产品都是“看脸”“爱美”人士的最爱。淄博展馆,一瓶瓶精致的低度山楂酒,价格从每瓶30元到上百元不等,加上结婚、纪念日、满月宴等特别定制酒,让年轻受众爱不释手。
“打造农产品品牌,与时俱进非常重要。”从研发智慧出菇温室,到开发菌棒养菇、香菇脆等产品,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于行业细分领域的深耕,让他们大大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菌棒养菇是主打城市阳台计划,现在越来越多人倾心于城市阳台的绿色养殖。此外,吃火锅的时候,直接将长满香菇的菌棒上桌,让顾客现场采摘,不仅口感好,也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借助农交会的“放大镜”,农产品争先“出圈”,一边追求绿色、健康,一边向“潮”看齐,追求多样化的口味、高颜值的外表,还在试图努力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
本版撰稿摄影(除署名外)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