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琴书以消忧

青岛早报 2023年10月12日 薛原

  ●薛原

  十多年前,我策划组稿了一套“枕边书”丛书,也就结识联系了一些外地的作者,其中一位就是温州的方韶毅。他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钻牛角尖和不容易通融的人。譬如,我约他写一篇他家书房的文章再配上几幅照片,他直接回一句他还没有书房,我说你的书放哪里呢?他答就是在客厅的书架上。我说你的客厅不就是你的书房吗?他再回一句这怎么能是书房呢?后来我又约他写一篇关于温州独立书店的文章,他更是直接回一句本地没有独立书店。就在这一来二往中,也就了解了他性格上的耿直和对事物的不苟且。

  不过,最后方韶毅还是写了一篇《我家书房》,也写了他对温州已经倒闭的独立书店的记忆。后来,我经手编了他的第一部书稿《民国文化隐者录》,所写都是温州籍现代文人与作家的考证与梳理。至此,也才了解他的阅读聚焦和写作的范围,就是围绕温州籍现代文人作家学者们的人生与著述,尤其是打捞那些已经被遗忘或湮没的“文化隐者”,也是对乡邦文化和地方文献的关注与投入。

  现在看,这十多年来,方韶毅的阅读视野或说聚焦的温州文化专题一直没有改变,或者说这些年来他一直沿着给自己竖立的目标在努力着,就像他一直在倾力主编的《瓯风》系列,挖掘梳理着温州地方文化和人物,其编写的态度就是以“可靠、可读,有料、有趣”为准绳。用他自己的解释,所谓“可靠”摆第一位就是首先讲准确度;而“有料”次之则是说文章要有新材料;至于“可读”与“有趣”,则是文章写法要贴近读者,这也是他给自己悬挂的目标。也像他在《乐书小集》一书的序言里所说“乐琴书以消忧”,这些年来,他乐在书中,又何止只是消忧。而他的一本本新书也在呈现着他的收获,譬如《东嘉故书谭》《一生怀抱几人同》等结集。

  从《民国文化隐者录》,到《东嘉故书谭》,再到《一生怀抱几人同》,方韶毅的视野和挖掘一直聚焦于温州现代人物和图书。正像陈子善在《东嘉故书谭》一书的序言里所说,所谓“东嘉故书谭”也就是漫谈与温州相关的各种“故书”,方韶毅谈温州“故书”当然有明确的范围,这就是限定在晚清民国时期,这一时期印行的书刊,只要作者是温州人氏,只要被他纳入视野,他就会投入精力去搜集和考证。而且他的视野还十分开阔,他所谈的这些温州“故书”,涉及的领域覆盖历史、教育、心理、语言学和数学,还有谈国际问题的,甚至还有谈育儿、马术和柑橘改良栽培法的……他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故书”不仅仅只做了提纲挈领的评介,还对这些书的作者不管是有名还是无名的也都做了细致的考证。

  尤其是对温州籍现代文人作家教授们的考证呈现了方韶毅的固执或说倔强。譬如他在《一生怀抱几人同》一书后记里说,他在写法上仍然是延续《民国文化隐者录》的路数,偏重于对人物琐碎行止的钩沉,注重“小人物”的挖掘与还原。对于那些少有人关注的“配角”,他更想探究真相。在他看来,这些被忽视的小人物,“何尝不是芸芸众生的常态。历史长河流淌而过,能让人记住的名字微乎其微。绝大多数人,活着的时候就已被淹没了”,这也是他努力挖掘和还原“小人物”的情结所在。

  方韶毅十多年前写的《我家书房》一文,应该是对他读书生活的一个小结。在他看来,拥有一间书房,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不必在乎书房的大小和书的多少。当时的他存有七八千册书刊,却并未拥有一间真正独立的书房……现在距离他写这篇《我家书房》又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他也早离开媒体去温州的高校任职,他家的书房应该也已旧貌换新颜了,但他的读书与写作仍然固执地聚焦于温州的故人与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