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锄头拿起笔头画出盼头

即墨王家瓦子埠村半数人喜爱书画创作 拥有专业书画家50多人
青岛早报 2023年08月02日 康晓欢

王可和老人展示自己画的《二十四孝图》。

  夏季没有什么农活,成为王家瓦子埠村农民书法绘画艺术家创作的好时光。日前,早报记者来到即墨区金口镇王家瓦子埠村采访,亲眼见证了这里的村民们扛起锄头能耕耘、拿起笔头会书画,把生活过成“诗”的浪漫样子。

  全村900多人半数爱书画

  王家瓦子埠村位于即墨区金口镇卧牛山西侧,属于卧牛山村的一个网格自然村。前不久,村里举办的一场书画展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书画艺术家。展览大部分作品出自村民之手,他们年龄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仅有6岁。

  “村里传承了王氏家族的书画家风,从清末到现在已经传承了上百年了。”王家瓦子埠网格党支部书记王建伟介绍,不管走进哪户村民家中,都能看到书法绘画作品。几十年来,村里一直重视传统文化,村民们经常是下地种完庄稼后,回到家挽起泥裤腿就去挥毫泼墨、写字画画。王建伟也是村里小有名气的“书法名人”。村民万兆钧一家四代人热衷艺术,儿子精通二胡、京胡,孙子在绘画方面天赋异禀,而小重孙画的虾也是活灵活现。

  王建伟介绍,“晴耕雨读”已经成为村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在这个拥有900多人的小村子里,有一半人以上爱好书画艺术,专业农村书画家就有50多人,其中包括3名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8名青岛市级书法家协会会员。

  七旬老人写下18米长卷

  今年73岁的王可和家里摆着专门用来进行书画创作的长桌和书柜,让农家小屋里充满了书香气。

  “一笔一画里有生活的规矩,一撇一捺中有做人的道理。”王可和向记者展示自己精心创作的几幅书画作品。王可和从十几岁起跟着父亲研习书法和绘画,他的作品笔力遒劲、结构端谨,画风简洁古朴,彰显出独特的内涵。这些年来,王可和数不清写过多少幅书法、画过多少幅国画。最让老人得意的作品是18米《金刚经》书法长卷、13米工笔画长卷《二十四孝图》和8米国画长卷《江山万里》。

  “这幅小楷《金刚经》足足用了两个多月才完成。”王可和打开长卷,仔细向记者介绍创作过程,长卷共有5000多个字,由于小楷讲求工整,加上要忙农活,有时一天下来写不了几个字。

  王可和老人近些年迷上了在葫芦上作画,为此在房前屋后种满了葫芦,很多人慕名前来求画。“将书画艺术融入葫芦创作,艺术效果十分奇特。”王可和说,他创作了不少葫芦工艺品,内容有仕女图、花鸟图、山水画、福禄寿喜、连年有余等。

  村民优秀作品结集出版

  “为给村民创造更好的艺术创作空间,前几年,村里争取到政府资金,建起了文化艺术小楼。”王建伟说。自从5年前村里组织了第一次书画展以来,喜欢艺术创作的村民越来越多了,从老人到孩子都笔耕不辍。为了给村民提供方便,村委腾出两间办公室,一间做画室,一间做会客室,专门邀请老师每月为大家授课,并将村民的优秀作品装裱后进行展示。“村里每年都会组织书画展,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展共征集作品149幅。这些作品率真质朴,洋溢着清新明快、乐观向上的气息,村里将这些作品结集出版。”王建伟说,这种浓浓的艺术氛围让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的年轻人更是积极向上,近几年来先后有10多名孩子步入大学校门。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