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队员从珠峰c3突击营地出发。资料照片
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自1953年5月29日人类首登珠峰成功之后,这里就成为世界各地登山者心中的圣地。70年来,登山勇士们不畏险阻、一往无前,向这座“世界第一高峰”发起无数次挑战。然而在攀登高峰的背后,要保持严谨的认知和科学的理念。只有经过最危险的攀登,才有可能实现到达顶峰的梦想。
数据
攀登珠峰人数创历史新高
今年是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70周年,据尼泊尔旅游局统计,今年春季登山季共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478名登山者获得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珠峰的许可证,创下历史新高。加上随行人员和向导,上山人数超过1500人。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来说,珠峰登山季分为春秋两季,春季从4月中旬持续到6月初,攀登人数较多,最佳时机通常是5月中旬后的一段短暂窗口期,因为那时温度较高、风力较缓。
幕后
攀登费用需40万到60万元
“登珠峰主要有两条商业攀登线路,一条是我曾经攀登过的北坡,从中国西藏定日县出发;另一条线路是南坡,从尼泊尔攀登出发。”曾登顶珠峰的岛城登山爱好者曲义涛介绍,由于交通、气候等因素不同,珠峰南坡和北坡的攀登情况也不同。“近年来南坡攀登人数较多,容易发生‘拥堵’情况;北坡气候寒冷、风力大,降雪概率高些,因为管控严格,要求具备高海拔高山攀登经验,攀登人数较为少些。”曲义涛说道。
“珠峰的攀登费用较高,当时我的攀登周期长达两个月,花费25万元左右,涉及攀登过程协作、向导、物资、配套、后勤保障等各方面费用。”曲义涛说道。
如今,随着攀登珠峰的人数增加,攀登费用也有所增加。据相关资料显示,珠峰攀登费用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攀登许可、往返交通、装备物资和登山向导。首先,登山者必须获得当地登山许可。如果是春季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每名外国登山者需要向尼泊尔政府缴纳约合人民币7.8万元的登山许可证费用。同时,尼泊尔政府还要求攀登者通过尼泊尔当地公司“代理”申请许可证,即以团队形式缴纳约合人民币1.8万元的申请费,并要向尼泊尔政府分配给团队的联络官支付约合人民币2.1万元费用。
此外,攀登者在办理许可证时需要缴纳垃圾押金,同时还要办理保险,以及准备各类登山用品、补给物资等装备,还要支付夏尔巴向导费用、往返各地的交通费和住宿费等。综上所述,个人攀登珠峰的基础费用大约在40万元到60万元之间。
当地夏尔巴人擅长登山,同时更加适应珠峰的高海拔环境,于是成为珠峰向导的代名词。夏尔巴人不仅是专业向导,更是登山征途中的主要劳动力和营救人员,他们负责搬运额外的装备,例如氧气罐、水和食物等。在-30℃至-50℃的极寒气温下,他们还能帮助登山者穿过冰瀑、雪崩和极高的海拔地带。
风险
沿途“拥堵”带来安全问题
“高海拔登山是一种高风险运动,在那样的极端环境下,可能很小的问题就会引发巨大后果,一旦发生大问题,则很可能是灾难性的。”曲义涛介绍,登顶珠峰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冲顶过程通常只有一次,除了天气因素外,人体体能消耗也是攀登过程中需格外注意的。尤其在冲顶结束下撤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变化,如果体能过度消耗,会造成人体抵抗力和反应判别能力大幅下降,会非常危险,很容易引发事故。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总共有超过300人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丧生,整个珠穆朗玛峰登顶死亡率大约是8%—9%。平均下来,相当于每年有5名登山者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死亡。特别是近年来登山者的数量增加,大部分登山者扎堆在同一时间窗口上山,导致登山沿途出现“大堵塞”。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区域”,数百人在缺氧和严寒环境中排队等候,有时甚至得等上两三个小时,这不仅影响登顶,更会带来安全问题。
提醒
挑战极限必须经过专业培训
“珠峰是很多登山爱好者心中的最高高度,攀登珠峰是一种挑战自我、实现更高突破的过程。但登山不仅要有野性,也要保持理性,要始终保持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心。”曲义涛说道,登山运动要进行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考量,要保持严谨认知和科学学习理念,做好风险评估判断。攀登珠峰不是单一地依靠体能,而是需要依靠科学系统的学习过程。
岛城登山爱好者姜卓表示,登山运动属于专业运动,也是一种极限运动。他提醒广大市民,不能盲目为了追求刺激而去挑战极限。“登山者的每一步行进都是有严格规范和操作要求的,每一步都不能有错误,否则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在登山过程中,队员要遵守纪律,团队要配合。”姜卓说。
姜卓说,高海拔的登山运动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登山前要向相关登山协会报备,并且要提交半年之内的体检报告等证明材料。当攀登高海拔高山时,还需具备较低一级海拔高度的登山经验。而带儿童从事高海拔极限运动,更要循序渐进,经专业人士指导,并有专业登山人员作为向导。
/ 新闻延伸 /
珠峰高程测量 从青岛起算
珠峰作为世界最高峰,其准确的高度和变化趋势一直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2020年12月,中国与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
珠峰高度的起算面是如何确定的?它的基准数据又是从何而来呢?这个基准面的标准来自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在观象山顶上,有一座建于1954年的俄式建筑石屋。这座石屋全部由崂山花岗岩砌成,墙壁上镶着一块刻有“水准原点”4个大字的石碑。这里就是国家测绘局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如今的珠峰高度测绘起点就在这里。“这座石屋已经耸立了60多年,屋内旱井底部放置了一颗拳头大小的玛瑙,玛瑙顶部的海拔高度为72.26米,国家测绘局将它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站在这个小屋门口,我们可以准确地说出你此刻所处的海拔高度,没有比这更精确的了。”负责管护的工作人员介绍。
1954年,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正式开建。1957年建成后,确定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面,称1956黄海高程系。1975年起,国家重新进行测量。根据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资料计算,最终确定水准原点海拔为72.26米。1987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青岛观象山水准原点为中国测量高度唯一标准。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从位于青岛的水准原点到珠峰脚下的这一条水准路线差不多有6000多公里。这条路线不论经过高山、沼泽,还是荒漠,测绘工作者必须徒步前进,分段观测,每隔几十米设一个站,每个站要往返观测两遍,累计步行超过1.2万公里,才能将高程传递到喜马拉雅山。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吴冰冰